我奶奶八十六岁了,身体有恙,已住院数周,我已将全部工作推掉,安心陪护奶奶,故更新可能减缓,若辜负读者企盼,实在抱歉。高中时学李密的《陈情表》,去年毕业后给学生教课又讲到《陈情表》,每次读到讲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句我就不禁泪目。要是没有奶奶,确实是没有我的今天。
我在以往文章里提到过,我是半留守儿童,我和妹妹都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最亲。六岁上寄宿学校以后,我带二十多颗玉米粒到校,每过一天扔一颗,以表示我对昨日在校一天的厌弃,以表示我想家念家的一种寄托。想家想家,其实想念的不是那个村庄、那栋房屋,想念的是奶奶。
![]()
奶奶出生于1938年,烽火离散,辗转以图温饱。她跟我说,旧社会时人都吃不饱,她见到过村里人抢着捧着牛屎吃,还有人吃观音土,肚子涨的老大。她记忆中的第一顿饱饭是大锅菜时期(人民公社食堂),可是好景不长,我爷爷二十多岁就得了肺病,患疾十八年后,四十余岁就去世了。当时我姑姑只有十几岁,我爸九岁。我奶奶一个人靠种地、拉粪把俩孩子拉扯大,这也是她为什么六七十岁腰腿疼痛不断的原因。
白天奶奶就打着点滴,盯着天花板出神。她食量骤减,消瘦非常,我在时,她尚能多吃些饭。我就躺在她身边,病房里的电视上放着《打狗棍》,听她有一茬没一茬地和我说着话。
我奶奶没少感叹,她说现在的日子真是好,顿顿都有白面蒸馍,比旧社会时地主吃的都好。我爷没福气,没能见到这光景儿,她有福气,儿女孙儿都孝顺。她说现在不仅不交公粮(粮食税)了,月月数数还发钱(低保),这真是好。奶奶的这种知足的态度影响到了我:你若只拿着横向对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位置,是免不了忧伤失落的,可当你以纵向对比回看自己的以往和家庭的以往,其实已经走过了很远的路。正是因为以前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是坚实的,才更能让人有精神有底气去迈当下的这一步。
![]()
我知道李密写“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的心情,可我不想“祖母无臣”这样的情况出现,往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将陪护我奶奶左右,像我小时候她陪护我的那样。
望读者谅之,望诸君海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