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子
近日,国际知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按理说,像这样的专业人才能够回国从事学术工作,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可不少网友却对张益唐的身世表示了担忧。
![]()
原来,张益唐虽然毕业于北京大学,但却是在美国攻读的博士。
2016年,他还担任了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数学系的终身教授。
![]()
如此履历,让很多人都想起了董明珠在今年4月的一段发言:
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
1、海归“间谍”论
对“海归”群体,这几十年来的评价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海归是高精尖人才,恨不得供起来,每个公司企业没个海归坐镇,好像都不够高级一样。
可随着出国留学潮的到来,海归一词也被谐音成了“海龟”,除非是国外名校,否则都被当成“野鸡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路上备受歧视。
![]()
因为国内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而出国留学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海归群体就又有了一个不同的论调——“间谍”。
这一说法起源于网络,最后却是被董明珠给发扬光大了。
![]()
在4月份的一个会议上,董明珠就很明确地表示自己不用海归的理由是担心有间谍。
此言一出不只是海归群体,就连很多网友都坐不住了,都反驳说,像钱学森这样为中国建设发展立下功勋的老前辈也都是海归,怎么到董明珠嘴里就都变成“间谍”了?
![]()
其实我们仔细看董明珠的这段话,她想表达的原因可能是要注重国内的人才培养体系。
可偏偏她担心有间谍的后半句让整个言论变了调,好像是在大鸣大放地搞歧视一样。
![]()
自然有人觉得董明珠说得没错,因为她没有一竿子把所有海归都否定,是说自己搞不清谁是间谍。
但这一辩解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真这么说,那我们的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不雇人当员工,因为没人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间谍。
![]()
2、人民日报回答海归四问
像这样站不住脚的论调自然没能得到广大群众和官方媒体的支持。
不光网友们在网络批评这一观点,认为“海归间谍论”失之偏颇,就连《人民日报》也在最近正面回应了关于海归群体的四个疑问,直接反驳这一说法。
![]()
第一问,留学生归国难道都是为了养老?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有一个误区,觉得这些海外留学生把青春岁月留在了海外。
最能出研究成果的年纪都去为别人服务了,回国只不过是看中了我们的高福利,为了养老而已。
![]()
但其实并非如此,根据202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70%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都是海归人才。
这些人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不仅存在感不低,而且还有许多卓越的贡献,根本不是网传的回国养老。
![]()
第二问,回国的人才难道都是二流吗?
这显然也是否定的,这一点从近年来很多高级人才回国遭到了美西方国家的阻拦就能看出,如果真的是无关紧要的人才,他们又怎么可能费这么大力气阻拦呢?
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不可能每一个归国人才都是一流人才,确实有很多相对平庸的留学生,但只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完成规定工作,就是于国有利的人才。
![]()
第三问,鼓励学生出国就是培养“汉奸”吗?
这四大疑问中,一种说法是最站不住脚的。
且不说很多国家对于自己的核心学科都有保护,只能去特定的学校才能学习,单说每个国家、院校擅长的领域都有所不同,如果想要学得真功夫,必然要去“西天取经”。
![]()
第四问,海归回国是否会导致和国内学子的对立?
诚然,海归的存在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局面,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但是如果将就业压力全部都甩到海归身上,这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
海归人才和内地学子各有优势,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将正常的竞争都视为一种妨碍的话,那眼界未免太过狭隘。
![]()
3、海归从来不是我们的敌人
《人民日报》在文中引用了邓小平同志的话:
只要中国发展得好,我相信他们就会回来。如果中国10年还发展不起来,我不要他们回来,回来也没有用。
![]()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比起担心越来越多的学子总想着出国,又或者通过各种手段“束缚”学子,让他们“不得不”回国。
倒不如想想,怎么样建设好我们自己的“梧桐树”,只要我们的树够大,就不怕没有灵鸟来栖息。
![]()
诚然,我们承认有很多学子选择回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质量,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特长。
但现在中国能吸引这些人归国,不正是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外在表现吗?
海归群体尤其是海外留学生从来都不应该是我们的敌人,而是帮助我们建设社会,发展学术事业的有生力量。
![]()
从特朗普驱赶留学生遭到学术界的极力反对,再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群体选择回国,在中国实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就不难看出,封闭和闭塞是与大众呼声背道而驰的。
只有不断保持开放包容的科技文化环境,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中国,共同繁荣我们的学术环境。
![]()
结语
毫无疑问,像这种一竿子打倒所有海归派的说法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的。
无论是在国内接受教育还是在国外进修,说到底都是为了学习知识,而知识本身是和人品无关的。
![]()
将某一些属性和某一特定群体进行相关联,这种做法和人们常常批判的西方种族主义本质上并无不同。
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好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坏人,我们不应该对任何一个身份背景抱有歧视。
![]()
秦相李斯曾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在上个世纪,美国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就是因为他们愿意接受世界各国的移民,所以才能实现飞速发展,超越欧洲各国。
而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海外人才,只要愿意来到中国,都是为了我们的发展推波助澜,我们又为何要堵上这条路,拒绝其他人加入我们呢?
![]()
部分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发文:警惕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论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