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护言医语”
点击加星★ 每天看医护那些事儿 ❤
遗像摆进医院那刻,法律就已写好判决书——医闹从来不是维权,而是对逝者最后的侮辱。
一场本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的医患纠纷,却因 8 名家属的冲动之举走向了法律的对立面。
6月27日,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平安广灵”通报一起“医闹”事件,涉及8名患者家属,其中2人被行政拘留15日,6人被给予行政警告处罚。
6 月 22 日,山西省广灵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发生患者就医期间死亡事件后,死者家属先是在医院病房、楼道摆放遗像、祭祀贡品、燃烧纸钱,扰乱医院正常秩序;协商未果后,又在县政府门前披麻戴孝、围堵大门,最终导致 2 人被行政拘留 15 日,6 人被给予行政警告处罚。
这起事件,响了医患纠纷处理的警钟:在法治社会,任何以 “闹” 维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 “闹” 维权:一场两败俱伤的困局
近年来,医闹事件屡见不鲜。从在医院拉横幅、设灵堂,到对医护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这些看似 “激烈” 的维权方式,实则将医患双方都推向了更深的矛盾漩涡。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数量数以万计,其中因不当维权引发的恶性事件占比不容忽视。
就像广灵县这起事件,家属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讨回公道,可在扰乱医院、政府正常秩序的过程中,不仅耽误了其他患者的救治,也让自己付出了法律代价。
在湖北曾发生过类似案例,患者家属因对治疗结果不满,纠集数十人在医院大厅闹事,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最终,涉事人员均被依法处理,而医疗纠纷的解决也因这一闹变得更加复杂。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场所,秩序一旦被破坏,影响的是无数患者的生命健康;政府机关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正常办公受阻,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以 “闹” 维权,看似是在为自己争取权益,实则是在损害更多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问题解决陷入僵局。
合法途径:化解医患矛盾的正道
当医疗纠纷发生时,不少人认为 “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但这种错误认知恰恰是矛盾激化的根源。
事实上,我国早已建立起完善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多种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山东在今年 5 月出台的《山东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更是明确了九类医闹行为及相应的刑事责任,为依法处理医闹提供了更细致的依据。
这些法律和规定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让纠纷解决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像在一些成功调解的医疗纠纷案例中,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介入,医患双方坐下来理性沟通,依据事实和法律分清责任,最终达成和解,既维护了患者的权益,也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尊重法治:守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医疗纠纷的产生,往往源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但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相信法律的力量。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合法维权才能真正为逝去的亲人讨回公道,也能避免让自己陷入违法的境地;对于医院和医护人员而言,法律是他们正常开展医疗工作的保障,能让他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到治病救人中。
当维权变成“围堵”,悲恸异化成“暴力”,法律就是划清底线的手术刀——它不医治伤痛,但守护着社会最后的理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