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丨2016·脱贫攻坚:贫困村成了标杆村!
一座炎帝陵
架起海峡两岸手足情深连心桥
十年奋进路
绘就美丽高平波澜壮阔新画卷
十年
是这座城市
一次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之旅
一次追星赶月的发展之旅
更是浸润这座城市
长盛不衰的生机之旅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
《2016·脱贫攻坚:贫困村成了标杆村!》
(点击观看视频)
2016年1月23日,山西高平神农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上,已经80岁高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振臂高呼,与会嘉宾无不动容。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许嘉璐:
让我们一起到高平去吧,到那里承受炎帝的雨露之恩,接受高平老百姓所保存着的中华民族童年的那种纯真的感情。
这一年
高平炎帝陵建设进入尾声
这座凝聚两岸同胞情感的圣地
即将揭开面纱
随后
在各界支持下
炎帝陵顺利完工
当年5月14日,首届“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大典隆重举行。在清寒微雨中,来自台湾32座宫庙的1050名代表和两岸群众共3000余人,冒雨在炎帝陵共同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神农炎帝。
首届拜祖典礼不仅是
台胞来高平寻根问祖的起点
也是高平人文化自信的起点
这一年
省委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
在长平大地上打响了
十年前的河泊村是省定贫困村,张素珍也是32户贫困户中的一员。当时河泊村因地制宜,改造了村口闲置的52栋温室大棚,成立了黄梨种植合作社,上马了光伏发电、养蜂产业。当年年底,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河泊村村民 张素珍:
2016年,村里有了香菇和蔬菜大棚,一年四季有活儿干,大队还分了30棵梨树,一年收入万把块。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2020年底,在推进易地搬迁、特色产业扶贫的基础上,高平扎实开展社会保障兜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通过五年的持续攻坚,全市3123户859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从2021年开始,高平坚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一矿帮一村”行动,这个举措在整个山西都是有特色的。
“一矿帮一村”激发脱贫活力。高平科兴集团所属11个煤矿对口帮扶11个脱贫村,真金白银地投,累计投资4100万元建起蔬菜大棚、土鸡养殖、劳保用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全力以赴地帮,修建了村级组织阵地,完善了供排水一体,提升了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
市乡村振兴中心主任 许素梅:
“一矿帮一村”举措是高平特色,全省独有。经过三年努力,到2024年年底,11个脱贫村村集体收入都达到100万元以上,曾经的脱贫村成了乡村振兴的标杆村、示范村。
羊头山为鉴,炎帝陵作证
高平在这里创造了原始农耕文明
在这里摆脱了贫困
走向了富裕
走进了新时代
商务合作 0356-8981555
来源:高平市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