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刚发完“让三份给同行”的微博,转头就被俩同行呛“您留过饭吗?”
这事儿得从新加坡商演说起。最近郭德纲带着德云社准备海外巡演,出发前他在微博提了句“利不可全占,让三份给同行”,本意可能是表个姿态。结果相声圈的钱城、隋意直接开怼:“嘴上说留饭,实际给哪个同行留过?”
这架吵得有点意思。一方说“我没占完市场”,一方说“你把路都堵死了”。外行人听着像打嘴仗,其实戳中了行内人最在意的——蛋糕就这么大,到底谁在抢谁的?
话说回来,相声圈的蛋糕真小到容不下几家?去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曲艺演出票房同比涨了23%,海外商演场次翻了1.5倍。市场明明在扩张,怎么就成“抢饭”了?
就像小区门口的早餐店,老王卖包子火了,不代表老李的煎饼摊就得关门——老李换个地铁口支摊,说不定生意更好。郭德纲能把相声卖到新加坡、非洲,其他团就不能自己跑东南亚、澳洲?说白了,能走出去的前提是“有本事走”。
德云社这些年确实扩张猛。济南开相声学院、搞文旅相声园,线下剧场从北京铺到南京、西安,连直播都玩出了花样。但换个角度想,人家从茶馆说相声到全球商演,是靠二十多年攒段子、带徒弟拼出来的。早年剧场坐不满时,怎么没人说“抢饭”?
现在好多同行爱干件事——开直播聊郭德纲。有骂他“吃独食”的,有翻旧账说“当年挤兑人”的,直播间人气倒挺高。可郭德纲很少接招,偶尔被问急了就说“做好自己的活”。有人说他“装大度”,我倒觉得,真要是天天打嘴仗,哪还有时间琢磨新段子?
市场大不大?看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相声新创作品量比去年多了40%,观众购票年龄从35岁往下扩到25岁。年轻人要的是新鲜,不是谁占了谁的场子。你能写出让00后拍腿笑的新段子,能把“报菜名”改成“奶茶单口”,自然有人买票。
本事硬不硬?看观众。前阵子有个小剧场演员,把《西游记》编成贯口,用rap节奏说,场场爆满。你说他抢谁的饭了?他就是在给相声找新活路。反过来,只会搬老段子、骂同行的,观众自然用脚投票。
钱城和隋意急眼,可能也是焦虑。现在观众选择太多,短视频刷15秒就能乐,谁还愿意坐俩小时听老活?但焦虑归焦虑,把锅甩给“同行抢饭”,不如想想自己的活有没有“抢观众”的本事。
说到底,相声这行最公平。你段子能让人笑出眼泪,剧场门挤破;你只会抱怨别人,观众转头就刷下一个短视频。郭德纲能走到今天,不是靠“抢饭”,是靠“做活”。同行要真不服,与其骂“没留饭”,不如琢磨“怎么做出更好的饭”。
市场从来不是固定的蛋糕,是块能越做越大的面团。你揉面的本事大,自然能多分点;本事小,别怪别人揉得快。这架最后谁赢?观众说了算——谁能让他们笑着掏钱包,谁就赢了。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