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川省一家名叫“努力餐馆”的餐厅,突然迎来了几位不同寻常的客人。这些客人穿着整齐的军装,气宇轩昂,坐下后却并没有立刻点餐。餐馆老板娘黄三姑娘见状,主动拿着菜单走了过去。
![]()
“客官,请问你们需要点什么?”她礼貌地询问。
![]()
其中一位军人笑了笑,友好地回应:“一菜一汤,行吗?”
![]()
几位军人面带微笑,眼神温和地看着黄三姑娘。听到“一菜一汤”这几个字时,黄三姑娘的眼睛突然湿润了,她问道:“你们认识我丈夫?”
![]()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实则是她和丈夫之间的秘密暗号。黄三姑娘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不安,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
黄三姑娘,原名黄三,生于1897年,四川崇庆县人。她的父亲因常年在外经商,很少回家,家里的经济也因此一度捉襟见肘。为了维持家计,黄三姑娘便与母亲和弟弟一起开了家杂货店,经营丧葬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幸运的是,黄三姑娘手巧,做出的纸花和金银锞子非常受欢迎,店铺的生意因此日益红火。
![]()
黄三姑娘不仅外表清秀,性格温婉,而且持家有道,吸引了不少未婚男子的追求。然而,她从未为这些追求者动心,依旧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唯一让她心动的,是对面小店的学徒——车耀先。
![]()
车耀先勤奋好学、做事认真,黄三姑娘经常看到他日复一日忙碌的身影,心中悄然产生了欣赏之情。虽然两人并未有过深入的交谈,黄三姑娘仍然对他有所关注。一次深夜,车耀先来店里买酒,黄三姑娘并未不耐烦,而是热情地接待了他。
![]()
车耀先略显紧张,不知所措。看到他的模样,黄三姑娘忍不住笑了,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此后,黄三姑娘借结账之名和车耀先单独待了一段时间。尽管两人未言语,但车耀先通红的耳朵显然出卖了他的紧张与不安,黄三姑娘也因此感受到了异样的心情。
![]()
几次接触后,黄三姑娘终于了解到车耀先对她有着相同的情感。某日,车耀先的师娘前来找黄三姑娘,坦言车耀先已经暗恋她已久,并表示车耀先计划参军,等到有所成就后再来娶她。得知这一切后,黄三姑娘的眼泪顿时涌出,她激动地表示愿意接受车耀先的心意。然而,车耀先由于自觉配不上黄三姑娘,选择离开了家乡,参军报国。
![]()
此后,车耀先在军队中一展雄风,屡次立下战功,不久便升职为连长。随着他的军功越来越大,车耀先的母亲主动提出帮助他张罗婚事,并按照儿子的意愿上门提亲。黄三姑娘一直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终于迎来了车耀先的求婚。
![]()
他们的婚礼于1918年冬举行。车耀先特别为黄三姑娘起了一个新名字——“车黄体先”,寓意着他们婚后的新生活,象征着平等与共同的未来。尽管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车耀先常年在前线作战,夫妻二人始终分隔两地,这也让黄三姑娘深感忧虑。
![]()
婚后不久,车耀先在一次战斗中重伤昏迷。子弹穿透了他的头部,造成严重的伤害。幸得一名农民将他救起,否则车耀先早已丧命。黄三姑娘几乎是日夜守在床前,照料丈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
即便如此,车耀先依然坚持革命理想,一次次告诉黄三姑娘,革命的胜利才是最终的希望。黄三姑娘心疼丈夫,但她理解他的选择,最终支持他继续投身革命。她甚至跟随车耀先来到军中,承担起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
在军中,黄三姑娘照顾伤员、缝补衣物、慰问士兵,她的无私奉献和坚定的支持让她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大家亲切地称她为“车娘娘”。通过与革命者的接触,黄三姑娘逐渐理解并认同了革命的伟大事业,她不再是单纯的支持者,而是亲身参与其中,成为了车耀先并肩作战的战友。
![]()
“努力餐馆”便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在车耀先的构思下,这家餐馆成为了革命活动的掩护点。餐馆的菜品物美价廉,且推出了“努力餐”,标语上写着“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而“一菜一汤”的暗号则成为了革命者之间的联络方式。
![]()
随着车耀先投入革命工作,餐馆由黄三姑娘负责运营。她坚持让“努力餐馆”成为百姓生活的保障,同时也是革命者之间的秘密联络站。餐馆不仅解决了贫苦百姓的温饱,还成为了许多革命者的避难所,尤其在1930年的广汉起义中,餐馆成功保护了无数革命者的生命。
![]()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动,车耀先在1940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黄三姑娘尽管百般努力救援,最终还是未能将丈夫从监狱中救出。车耀先被关押在贵州息烽监狱,历经严刑拷打仍坚守革命信仰,最终在重庆渣滓洞被杀害。
![]()
得知丈夫的死讯后,黄三姑娘深感痛心,但她明白,车耀先以共产党人身份死得其所,死而无憾。她将丈夫的遗作捐出,将“努力餐馆”交给了上级处理。她始终没有接受任何补偿,而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抚养孩子们的教育与国家建设中。
![]()
1954年,黄三姑娘因病去世,享年58岁。她与车耀先的合葬见证了这段革命夫妻的传奇。黄三姑娘的一生,坚定地与革命事业相伴,她的忠诚与付出同样值得后人敬仰。正如车耀先所言:“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这对夫妻的坚贞与无私奉献,永载史册,他们的故事成了革命历史中的瑰宝,永远激励着后人不畏艰难,奋勇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