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统工业老城只能“灰头土脸”。
什么焕新升级,产业转型也都只是“花架子”。
这是不少沈阳人对老城区的传统印象,可如今一大批年轻人纷纷走进各区潮玩工厂,举着网红咖啡、奶茶,疯狂拍照打卡的现象,或许也正在逐步瓦解这种刻板认知吧。
![]()
工业老城玩“混搭” 硬核工厂变网红秀场
就像大东区,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区域发展太慢,这么多年好像始终被“老旧工业区”这一标签紧紧束缚。
但仔细回想,区域的转型之路其实从未停过,发展慢并非意味着停滞不前,更多还有一种厚积薄发的沉淀。从沈阳砂布厂焕新成为“铁锚1956文创园”,到213机床电器厂改造的云创未来视听产业园,让区域内的工业遗产被赋予了艺术灵魂。
![]()
从早期传统制造业到当下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并打造出了一条工业旅游打卡路线,让硬核制造与沉浸式体验产生全新碰撞。
从中可以看到,这种转型不仅没有被工业束缚,反倒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为区域贴上文创标签的同时,也将产业链条向“制造+服务”延伸,用场景革命激活“沉睡资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大东区内主要文化场馆及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同期增长24%,文旅消费活力显著提升。
![]()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大东区“工业遗产+”的可行性,将厂房变秀场、车间变展厅,不仅保留了城市记忆,更创造了消费场景。而这种“硬核工业+软性体验”的混搭也恰恰击中了年轻群体对差异化文旅的追求,同时这种创新模式也成为区域破圈的关键动能。
![]()
官方蓝图实锤
132个重点项目成区域爆点
就在前段时间,针对大东区全力打造望花发展板块,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官方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及要将大东望花片区打造为沈阳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东部发展新引擎。
具体来看,大东区望花板块的升级蓝图已经跃然纸上。官方规划以“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双轮驱动,通过132个重点项目构建“三生融合”新格局,实现从老片区到产业优质、生态优美、生活舒适、未来可期新望花的华丽蜕变。
![]()
聚焦新质产业生态园和先进制造园,强化汽车生产项目主导产业优势;全力推进国际智慧健康城、虎啸街文商旅综合体、尚品东越中学等多所学校以及东湖中央公园等等。
可以说这种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的“组合拳”,既延续了工业基因,又通过功能混合布局破解传统工业区单一产业结构的弊端。而且官方特别强调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也意味着区域发展逻辑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更多维的价值结构。
![]()
“产城人”良性互动为区域增添新活力
当然,一个区域想要发展最底层的逻辑就是扩大人口规模,那么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口人才,就要有产业的支撑,同时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
对于大东区而言,这些年来区域也在通过“产城人”深度融合来破解这一命题,一方面依托华晨宝马、上通北盛等龙头企业构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在加速推进尚品学校等11所学校的完善修建,以及龙之梦等商业综合体的更新升级,打造城市便捷生活。
那么就人居层面来看,相关区域工作规划中也提到要重点建设大悦·东湖印象、轩兴四路北等6个商住类项目,其中大悦·东湖印象也是占位望花板块与汽车城板块双核C位,见得产业红利与生态资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
此外区域内旭辉·东昱城作为旭辉建管在沈阳落地的首个全流程代管代建项目,凭借其“人居+教育”的融合新方向,妥妥成为板块北部的“重头戏”。还有开盘即热销的招商璀璨映澜,用创新的0公摊设计、对好房子标准扎实落地,将核心产品锚定在百万级总价区间……
这些优质项目和产品的涌现都在为品质刚需和改善购房群体提供触手可及的好房子,也在为大东注入全新活力,通过"产城人"的良性互动,区域正打破传统工业区的桎梏。从产业升级到配套完善,从工业旅游到品质住区,大东区用实力证明:老城区不仅能焕发新生,更可以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网红“老城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