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上周成功试飞了名为“飞天二号”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并宣称此次测试实现了多项世界首创。据悉,试飞结果显示,“飞天二号”达到了 12 马赫的速度(约 14,800 公里/小时),远超 5 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标准。
尽管中国媒体并未公布“飞天二号”的具体尺寸和性能参数,但强调了该飞行器融合了火箭和冲压发动机两种推进系统。火箭是一种自带燃料和氧化剂的推进装置,通过燃烧产生推力。冲压发动机则仅携带燃料,依靠高速冲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并将其作为氧化剂。
将火箭和冲压发动机整合在一架飞行器上极具挑战性,而实现两种推进模式之间的平稳切换则更加困难。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媒体声称,“飞天二号”在从火箭推进切换至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主飞行,同时承受高速飞行所带来的极端压力。
“飞天二号”的测试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以难以预测的方式威胁目标。其低空飞行特性使其能够躲避远程雷达的探测,而其在滑翔过程中的机动能力又使其飞行轨迹难以预测。
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不可预测的机动性对抗目标附近的短程防御系统,从而进一步增加拦截难度。因此,“飞天二号”的成功试飞不仅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趋势的关注。
飞天二号融合推进系统的创新点
“飞天二号”作为一款全新的超音速飞机,其速度惊人,背后离不开其强大的心脏那就是推进系统。融合推进系统实现了多项颠覆性创新,其核心技术突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方面一、多模态动力无缝切换技术: “飞天二号”国际上首次集成了火箭/引射、亚燃冲压、超燃冲压、纯火箭四种动力模式,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实现在不同速度区间自主切换最佳工作模式。动力切换过程中推力波动极小,姿态控制精度极高,解决了组合动力长期存在的推力中断和姿态失稳难题。
方面二、智能自适应结构设计: 进气道可根据飞行速度实时调整几何形状,显著提升空气压缩效率,确保发动机在宽速域内稳定燃烧。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红外成像仪,实时监测激波位置和热流分布,动态优化飞行轨迹,实现攻角与机翼角的自主调节,极大增强了突防机动性。
方面三、低成本推进剂革命: 采用航空煤油+过氧化氢推进剂,燃料成本大幅降低。煤油储运条件宽松,可依托现有航空燃油供应链;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避免了液氧的极端低温要求,大幅降低系统复杂度,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
方面四、全域作战能力跃升: 系统无需助推器即可实现地面零速起飞→太空边缘巡航→再入大气层完整回收,成为全球首款具备实用化天地往返能力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全程变轨机动,机动极限大幅提升,末端突防轨迹难以预测。燃料与可回收设计使其具备大规模部署能力。
“飞天二号”通过多模态动力融合、智能变结构设计、低成本燃料和可回收特性,不仅解决了组合动力工程化难题,更将高超音速武器从有限突防升级为全域持续作战平台。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空天动力领域取得显著领先地位,并重新定义了高超音速攻防体系规则。
“飞天二号”超音速飞机的应用场景?
飞机我们都知道是用作运输的目的,可以实现高效的将人或者物送到另一个地方,那么超音速飞机的未来应用场景在什么地方?
在战略威慑方面,“飞天二号”堪称“航母战斗群杀手”。其高达20马赫的突防速度和末端变轨能力,使其能够有效突破现有舰载反导系统。
临近空间“水漂式”滑翔和实时变攻角技术更使其轨迹难以预测,令拦截成功率极低。搭载于东风-17等导弹时,其射程和突防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甚至具备打击预警机、轰炸机等高价值目标的能力,从而压缩敌方防区外打击半径。
同时,其临近空间巡航能力结合先进的侦察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全球热点区域,提供高分辨率战场数据。
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升级方面,“飞天二号”颠覆了传统的反导逻辑。其20G极限机动能力和多段动力自主切换,使传统弹道预测模型失效。其低成本优势和可回收特性,使其能够进行大规模持续作战,形成对高价拦截弹的成本压制。
此外,“飞天二号”还具备多平台灵活部署的优势,能够适配陆基发射车和055型驱逐舰垂发系统,实现对海陆空关键节点的全域覆盖。
在空天往返运输与太空开发领域,“飞天二号”有望成为低成本的太空进出通道。其无需传统火箭助推器,即可实现地面零速起飞、太空边缘巡航和完整回收的全流程。
其RBCC发动机在真空至稠密大气层的宽域环境稳定工作,为卫星部署和空间站补给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亚轨道高速运输能力更使其有望在1小时内抵达全球任意地点,重塑国际物流和紧急救援体系。
在技术衍生与战略博弈层面,“飞天二号”的技术,如变结构进气与智能飞控技术,可移植至第六代战机,实现0-6马赫全域高速突防,为下一代空战平台奠定基础。
在战略层面,由于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迫使北约加速调整太空防御战略,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或将重塑全球战略平衡。
最后
“飞天二号”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军事武器,更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天飞行器,其在军事、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潜力巨大,值得深入研究和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