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生成,仅供参考)
一、“大而美”法案到底是什么?
美国参议院在 2025 年 6 月 28 日以 51:49 通过的 “大而美” 法案(正式名称《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是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项超大规模税收与支出法案。简单来说,它的核心是 “富人减税、穷人减福利、政府加债”。具体包括:
1.永久延长 2017 年减税政策
企业所得税从 21% 降至 20%,个人所得税多档税率下调,遗产税起征点提高到 1500 万美元并随通胀调整。
2.大幅削减社会福利
未来 10 年削减超过 6000 亿美元医疗补助、2600 亿美元食品援助,提高领取福利的门槛(例如将领取食品券的年龄从 54 岁提高到 64 岁)。
3.增加军费和边境开支
投入 3500 亿美元用于驱逐移民、扩建边境墙和增加执法人员。
4.取消绿色能源补贴
终止拜登时期的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和清洁能源激励政策,甚至对新能源车加征使用费。
5.债务上限提高 5 万亿美元
为支付上述开支,美国政府将再次举债,预计未来 10 年联邦债务将增加 3.3 万亿美元,总额突破 36 万亿美元。
二、为何引发全美大争议?
这项法案被称为 “劫贫济富的政治豪赌”,争议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1.财政谎言:债务雪崩还是经济奇迹?
共和党宣称法案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最终能减少赤字。但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打脸称,法案将使美国债务占 GDP 比例从当前的 98% 飙升至 2034 年的 117%-124%,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新增约 1 万美元债务。更讽刺的是,法案前 5 年新增 5000 亿美元债务,却指望后 5 年 “奇迹般” 削减 1 万亿美元,这种 “魔法数学” 连共和党参议员都看不下去,保罗・兰德直言 “魔法水晶球也参不透”。
2.社会撕裂:富人狂欢与穷人悲歌
法案减税红利的 2/3 流向年收入超 21.7 万美元的家庭,百万富翁独享近 1/4,而低收入群体因福利削减实际收入下降。例如,860 万美国人将失去医保,数百万人领不到食品券,年收入低于 1.7 万美元的家庭每年净损失超 1000 美元。民主党痛批这是 “从儿童、残疾人、老人嘴里抢食物”,而特斯拉 CEO 马斯克怒斥法案 “摧毁数百万就业,让美国走向债务奴役”。
3.政治博弈:特朗普的最后豪赌
特朗普将法案视为 “让美国再伟大” 的核心议程,试图在 7 月 4 日独立日前签署,为2026 年大选造势。但共和党内部裂痕严重: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蒂利斯因反对削减医疗补助投反对票,肯塔基州参议员保罗质疑 5 万亿美元债务上限 “完全疯狂”。民主党则全员反对,甚至通过要求逐字宣读 940 页法案来拖延时间,称其 “伪节省、真破产”。
三、对美国的冲击:繁荣假象下的定时炸弹
1.经济:短期刺激与长期衰退的陷阱
减税可能在短期内提振企业利润和股市,但长期看,债务激增将推高国债收益率,增加政府利息支出,形成 “借新还旧” 的恶性循环。历史经验显示,特朗普 2017 年减税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反而导致赤字扩大,此次法案可能重蹈覆辙。
2.社会:福利缩水与阶层固化
医疗补助和食品援助的削减将直接冲击弱势群体,加剧贫困和疾病风险。更深远的是,法案隐含 “贫穷即懒惰” 的价值观,试图通过提高福利门槛迫使人们工作,却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底层民众向上流动的通道进一步收窄。
3.政治:极化加剧与制度危机
法案是特朗普 “美国优先” 理念的集中体现,将政府资源从民生转向军工和边境,强化 “强政府、弱社会” 模式。这可能进一步激化两党对立,甚至引发街头抗议,使美国社会陷入更深的分裂。
四、全球震荡:美国优先下的连锁反应
1.供应链重构:制造业回流与全球分工割裂
企业所得税降低和海外利润回流优惠可能吸引部分制造业返回美国,但这是以牺牲全球化为代价。例如,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可能面临订单转移风险,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将被迫调整产业链布局。
2.能源格局:绿色转型倒退与地缘博弈
取消新能源补贴将延缓美国能源转型,短期内可能引发传统能源价格波动。同时,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设置壁垒(如限制技术合作),试图削弱中国在光伏、电动车等领域的优势,这可能加剧中美科技竞争,甚至引发贸易报复。
3.国际秩序:霸权收缩与阵营对抗
法案体现美国从制度性霸权向交易性强权转变,可能鼓励其他国家效仿 “本国优先” 政策,导致全球治理体系进一步碎片化。例如,欧盟可能加速推进自身产业补贴,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合作上的压力将增大。
五、中国如何被波及?影响有多深?
1.经济层面:贸易承压与资本波动
- 出口压力
美国削减福利可能降低消费能力,影响中国服装、电子产品等商品出口。同时,法案对跨国公司海外利润征税,可能促使部分美企将资金撤回美国,导致中国吸引外资难度加大。
- 汇率风险
美元回流可能推高美元汇率,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增加出口企业利润不确定性。
2.科技与产业:竞争升级与合作受阻
- 新能源产业
中国光伏、电动车企业赴美投资将面临补贴取消和 “外国限制实体” 条款的双重打击,但长期看,无补贴市场下中国的成本优势可能更突出。
- 技术封锁
法案限制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例如规定与中国签订超 100 万美元技术许可协议的企业将失去补贴资格,这可能迫使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3.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与战略应对
- 中美关系
法案中隐含的 “去中国化” 倾向可能加剧中美在科技、贸易领域的摩擦,甚至波及台海、南海等敏感议题。
- 国际合作
美国收缩可能为中国提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机会,例如通过 “一带一路” 深化与新兴市场合作,但也需警惕其他国家效仿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
六、结语:一场危险的政治实验
“大而美” 法案本质上是特朗普试图通过财税杠杆重塑美国社会的政治实验,但其 “劫贫济富” 的内核和财政冒险主义,不仅可能让美国陷入债务深渊,还将冲击全球经济秩序。对中国而言,需在应对短期贸易压力的同时,加速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以韧性应对外部动荡。这场法案的最终命运尚未尘埃落定,但它已经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层危机 —— 当选票逻辑凌驾于国家长远利益之上,再宏大的法案也不过是一场危险的豪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