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还在为房贷和孩子奶粉钱发愁的时候,有人却把“传宗接代”这件事玩出了新花样。
这个人叫帕维尔·杜罗夫,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加密通讯软件Telegram背后的俄罗斯科技奇才。
最近一条关于他的新闻让全球网友都炸开了锅。据说过去15年里他一直在偷偷捐精,结果在12个国家拥有了超过100个亲生孩子。
更夸张的是,他已经准备好139亿美元的资产,打算给每个孩子分上一亿美元。
他自己还说,这样做是为了推动人类优质基因的发展,这个理由连马斯克听了可能都会觉得自愧不如。
自由至上
想搞清楚杜罗夫为什么要干出这么惊世骇俗的事,就得先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他的人生字典里,“自由”两个字占据着绝对核心的位置。
杜罗夫出生于1984年的苏联,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讲师,哥哥还是数学和编程方面的天才。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精通多国语言,各种竞赛奖项拿到手软,人生仿佛自带加速器。
21岁那年,他和哥哥联手打造了一个社交平台——VK。
这可以算是俄罗斯版的脸书,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公司估值就达到了30亿美元,他也因此被称为“VK沙皇”。
可骨子里他是个特别坚持原则的人,不喜欢受到任何束缚。
当俄罗斯政府要求他们交出部分用户的私人信息时,杜罗夫选择了正面硬刚。
他不仅公开拒绝,还在自己的主页上传了一张狗吐舌头的照片来表达不屑,这种我行我素的态度最终让他和祖国彻底决裂。
2014年,他被迫卖掉股份,留下一句充满电影感的告别语,带着一笔巨款和哥哥离开了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全球漂泊的生活。
正是在这段没有固定归属的日子里,Telegram应运而生。这款软件从诞生之初就只有一个目标:提供极致的隐私保护和无拘无束的沟通方式。
聊天内容加密、阅后即焚、匿名群组这些功能让它迅速在全球走红。
如今,Telegram已经拥有超过9.5亿用户,杜罗夫也成了数字世界中自由精神的象征。
他没有固定的国籍,先后拿到了好几个国家的身份,成为一位真正的“数字游牧民”。
公司没有总部,员工遍布世界各地,而他本人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迪拜。
对他来说,金钱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换取自己最珍视的自由。
百子计划
当一个人将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又有花不完的钱作支撑,他的行为逻辑自然就会与普通人截然不同。
杜罗夫的“百子计划”,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这件事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一名女子公开表示,她的三个孩子全部是由杜罗夫捐精所生。
消息传出后引发热议,没想到杜罗夫本人不但没有否认,反而大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透露这只是冰山一角——他匿名捐精长达15年,孩子已经超过100个,分布在12个不同的国家。
他说最初是出于帮助无法生育的朋友,后来发现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高质量精子短缺”的问题。
于是他决定亲自出手,用自身条件来解决这个难题。
那么什么才是“高质量”?杜罗夫用自己的生活方式给出了答案。
他长期坚持高强度锻炼,体脂率极低,甚至会跳进冰冷的水中训练意志力。
饮食方面更是严格到近乎苛刻:每天只在6小时内吃两顿饭,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吃肉,后来干脆连麸质、乳制品和鸡蛋也都戒掉了。
据说正因为身体状态太好,他的精子需求量极大,很多女性都抢着要。
他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台顶级设备,用最严苛的标准进行保养,只为确保输出的“遗传信息”足够优质。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繁衍后代,更像是以他自己为模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场长期社会实验。
他冷静地表示,无论这些孩子的出生方式如何,他们在法律和社会地位上都将完全平等。
这份冷静,透出一种实验室般的理性,甚至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超越马斯克?
人们喜欢把他和马斯克放在一起比较。
两人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技术领域的顶尖人物,都喜欢创业,都在社交媒体活跃,而且对生育都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马斯克一直担心人口危机,认为聪明人应该多生孩子,于是自己带头,跟多位伴侣一共生了十几个孩子。
但杜罗夫的做法显然更加激进,马斯克的孩子毕竟还是在一个传统家庭结构下成长。
而杜罗夫直接跳过了家庭关系,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将自己的基因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如果说马斯克是在打造一个庞大的家族群体,那杜罗夫就是在构建一张看不见的基因网络。
当“数字世界的主宰”遇上现实规则
杜罗夫所追求的那种绝对自由,在现实社会中注定会遇到挑战。
就在不久前,他因为Telegram平台被指控用于非法活动传播信息,在法国被捕。
虽然之后缴纳了500万欧元保释金得以释放,但这无疑给他的“自由乌托邦”泼了一盆冷水。
他表示绝不会为了取悦政府而牺牲用户隐私,但平台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
同样地,他的“百子计划”也隐藏着许多潜在风险。这些孩子将来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一百多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该怎样相处?当上百位继承人同时面对巨额遗产,所谓的“公平”又该如何真正实现?
杜罗夫希望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但谁家的普通人一生下来就相当于中了价值1.7亿美元的大奖?
这更像是提前埋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产争夺战的导火索。
他自己也曾表示,之所以早早立好遗嘱,是因为“捍卫自由往往会得罪不少人”。
这句话听起来,既像是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知,也像是在为那些颇具争议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或许,对于像杜罗夫这样拥有巨大财富和影响力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早已脱离了普通人的轨道。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