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米莱政府上周修改了枪支管制制度,开放了半自动武器的民用市场,允许民众可以合法获取包括类似步枪、卡宾枪或冲锋枪等源自军用武器的大口径枪械。在全球范围内,约 30 个国家和地区允许民众合法持有枪支,但不同国家的管理制度呈现出显著差异。这些制度既反映了历史文化传统,也体现着社会治理的现实考量。
![]()
超级自由主义者疯子米莱
全民兵役制下的高持枪文化 在瑞士与以色列尤为典型。瑞士实行全民兵役制,年满 18 岁男性公民服役后可保留军用步枪,全国 30% 家庭拥有枪支,军事训练与安全意识渗透于社会肌理。以色列因长期安全压力,允许退役军人保留武器,持枪率达 12.5%,形成 “武装自卫” 的社会共识。与之不同的是南非,虽法律允许自卫持枪,但需通过心理测试与射击考核,却因高犯罪率导致管控效果打折扣。
![]()
南非枪支持有威胁 > 瑞士 + 以色列
严格管控型制度 以日本、德国为代表。日本是亚洲持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不足 0.3%),仅允许持有猎枪与霰弹枪,申请人需通过笔试、实弹射击、心理测试及年度年检。德国采取许可证分级制,“小持枪证” 允许携带警告性武器,“大持枪证” 需射击俱乐部证明,且需通过安全培训与心理评估。加拿大则限制手枪持有,购买猎枪需通过安全课程与背景审查。
![]()
可以有,但严格严谨到极致
宪法保护与现实矛盾 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国凸显。墨西哥宪法明确公民持枪自卫权,但全国仅一家官方枪店,手枪购买需特殊许可;危地马拉允许持有半自动武器,却因 75% 的杀人案与枪支相关,形成法律与安全的悖论。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州法律差异显著,得州允许公开携带长枪,加州则设 10 天冷静期,联邦与州的管控分裂导致跨州枪支流通难题。
![]()
美国近年来枪支导致的自杀和杀人案伤亡人数
从瑞士的军事传统到日本的精密管控,合法持枪制度的差异本质上是安全需求、公民权利与社会治理的平衡艺术。如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尊重历史文化,仍是全球各国持续探索的命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