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旭,江苏省铜山县人。1914年6月生。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朝旭参加当地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入国民党第五战区抗日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1月学习结束后,任赣榆县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团团长,在赣榆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参加了台儿庄战役。随后,奉命到邳县参加当地抗日斗争,加强当地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组建,孙朝旭任一连连长兼指导员。次年初,苏皖特委指派余耀海、孙朝旭到沭阳、灌云一带开展地方党组织重建工作,孙朝旭任中共海属工委组织部长。不久,重回到陇海游击支队任职。1940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成立,孙朝旭任第三支队九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和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八路军五纵三支队领导在朱圩合影。二排左三黄克诚、左四孙朝旭。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孙朝旭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萧宿铜灵总队政治处班主任,淮北军区第三分区萧铜独立团副政委,第四师十二旅三十六团政委。参加了巩固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朝旭任华中野战军九纵队七十七团政委。参加了朝阳集、宿北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淮北挺进支队七十七团政委。1948年3月,淮北军区独立旅第一团政委。和团长叶道友率部重返淮北,和挺进支队全体指战员一起,执行淮北恢复和坚持淮北解放区的艰苦卓绝斗争。第七十七团一营被淮北军区授予“淮北支柱营”、一营二连被授予“石工堤边”光荣称号。1948年6月,孙朝旭任江淮军区独立旅第一团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0一师三0二团政委。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坚持淮北的战友合影。左起:程同谟、孙朝旭、李剑锋。
新中国成立后,孙朝旭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干部部长。1957年任上海市兵役局局长。1960年起,任舟嵊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国防工业政治部群工部部长。1975年,任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孙朝旭荣获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1982年9月,孙朝旭离职休养(享受正军职待遇)。
2005年2月15日,孙朝旭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改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