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消息 让我想了很久。
高考放榜后 内蒙古多地半夜放鞭炮庆祝 110被打爆了。说实话 我能理解家长的激动 十年寒窗苦读 孩子考了700多分 那种喜悦确实难以抑制。可是呢深夜的鞭炮声却让无数中考生家长愤怒了。
01
我教了25年书 见过太多这样的场面。
记得前年我们班有个孩子考了698分 家长激动得半夜给我打电话 声音都颤抖着说 “张老师 我们考上清华了!” 那种兴奋劲儿 我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
但是啊 兴奋归兴奋 我们不能忘了边界感。
教育如同耕种 播下的不只是知识 更是成长的可能。可现在这种半夜放炮庆祝的行为 到底在教给孩子什么呢?
成功了就可以不顾别人感受吗?
02
![]()
说起来有点讽刺。
高考前 整个社会都在为考生让路。广场舞停了 工地停工了 连汽车都不敢按喇叭。那时候大家都说 “为了孩子 我们要安静一点。”可高考一结束 怎么就变成了另一副模样?
我常想 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 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呢?
老实讲 我觉得这暴露出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还是太功利了。只看结果 不看过程 只顾自己 不顾他人。这样的教育观念 真的健康吗?
03
更让人担心的是 六月不仅是高考月 还是中考月啊。
那些即将中考的孩子们 正在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每一个安静的夜晚对他们来说都珍贵无比。你家孩子考完了 人家孩子还在奋斗呢。
我有个同事就跟我吐槽过 她家孩子今年中考 结果邻居家高考生考了个好成绩 半夜放鞭炮庆祝 把她孩子吵醒了 第二天精神状态特别差。
这公平吗?
![]()
我们总说要互相理解 可理解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啊。
04
其实庆祝的方式有很多种的。
比如一家人静静地拥抱 比如写一封感谢信给老师 比如和孩子聊聊未来的规划。这些不是更有意义吗?
我记得有个学生家长 孩子考得特别好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买了一套书 说“孩子 学习才刚刚开始。” 那种克制和远见 让我至今难忘。
真正的教育者 应该教会孩子在成功时保持谦逊 在得意时懂得收敛。
成功不是炫耀的资本 而是承担更多责任的起点。
05
![]()
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总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分很重要 但品格更重要啊。
如果一个孩子学会了考试 却没学会做人 那这样的教育算成功吗?
说实话 看到那些半夜放炮的新闻 我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 而是担心。担心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 会不会也是这样只顾自己 不顾他人。
教育如同耕种 我们种下的到底是什么种子呢?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明白 真正的庆祝 应该是静水流深的。
成功的喜悦值得分享 但分享的方式 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教养 一个孩子的品格。
半夜的鞭炮声 或许能表达一时的激动 却可能埋下长久的隐患。
我们要的 应该是那种让人尊敬的成功 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