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7 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蔡澜团队宣布,蔡澜已于 6 月 25 日在亲友陪伴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遵照其遗愿,为避免叨扰亲朋,未举行任何仪式,遗体也已火化。
![]()
这位集电影监制、作家、美食家、主持人等诸多身份于一身,与金庸、倪匡、黄沾并称 “香港四大才子” 的传奇人物,就此告别了他曾尽情体验的尘世。
蔡澜的一生,活得潇洒自在,率性而为。他对尘世的态度,充满了超脱与淡然。他曾公开坦言,自己对尘世并没有太多留恋,甚至表示即便此刻去世,也不会留下遗憾。
他说:“你未活过才会留恋,如果活过还留恋什么?贪恋此生是很痛苦的事,到最后的阶段,一鞠躬就走下这个舞台。死都要捉住,是最痛苦的事。”
![]()
这番话,深刻地展现出他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在他眼中,只有那些未曾真正体验过生活的人,才会对尘世依依不舍。而他自己,已然在岁月长河中尽情遨游,经历了人生百态,尝遍了世间冷暖,故而能够以如此豁达的心态看待生死。
对于晚年的生活质量,蔡澜有着自己坚定的追求。他曾表示,倘若老了之后行动不便,生活失去尊严,他宁愿选择去荷兰安乐死,也绝不愿依靠机器维持生命,只因他觉得这样毫无意义地活着,纯粹是在浪费资源。
这种对生命质量的执着坚守,与传统观念中人们对生命延续的盲目追求截然不同。蔡澜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其质量,而非仅仅是存活的时间长度。当生命无法再给予自己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时,他勇敢地选择主动结束,这种直面生死的勇气,令人深感钦佩。
在生死观上,蔡澜还有一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他从不相信轮回转世之说。他曾明确表示,即便真的有选择的机会,他也不想重新再来人间一趟,他说:“一次已经够了,知足了。”
![]()
在他看来,这一世的经历已然足够丰富,无论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还是事业上的起起落落,都让他收获满满。他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心怀感恩,也对这唯一的一次人生感到知足。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让他能够坦然地接受生命的终结,不纠结,不恐惧。
回顾蔡澜的一生,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在美食领域,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被誉为 “食神”。他主持的《蔡澜叹名菜》等美食节目,带领观众领略了各地的特色美食。
他对美食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品尝上,更体现在对美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播。他热衷于寻找那些深藏在街头巷尾的美味小店,发掘那些用朴素食材制作出来的人间至味。他对美食的见解独到,几句话就能勾起人们的食欲,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美食的魅力。
![]()
在电影行业,蔡澜同样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出身于电影世家,父亲蔡文玄是邵氏兄弟新加坡公司的首位职员。蔡澜从小就对电影充满热爱,14 岁便在新加坡报纸上发表影评。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对电影的深刻理解,成为了电影监制,为邵氏、嘉禾等知名制片公司效力,监制出了《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等众多叫好又叫座的动作电影,助力成龙等明星走向成功。
尽管他后来感叹在电影行业的四十年是在做自己并不喜欢的电影制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个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能力。
在感情生活方面,蔡澜经历了妻子的离世。妻子的离去曾让他一度陷入迷惘,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面对,以一种洒脱的态度继续生活。他将感情寄托于美食、文字和朋友,用这些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的感情世界虽然充满了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
蔡澜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惋惜。但他留下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他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死,当生命走到尽头时,能够毫无遗憾地离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