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牌渠道运营中,低价、乱价、窜货链接泛滥成灾,尤其是经销商授权店铺的违规行为,因缺乏有效凭证而难以管控。针对这一难题,买货治理方式为品牌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思路。
为避免打草惊蛇,影响窜货治理效果,不能使用有限的账号、地址进行买货操作。品牌需借助执行方丰富的购买资源,采用分散账号的方式购买窜货商品。这些分散的账号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主体,通过模拟真实消费者购买行为,降低店铺警觉性,确保能够快速且成功地获取窜货商品,为后续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对于具备溯源功能的商品,一旦发现低价销售情况,应立即启动买货程序。在完成购买后,紧密追踪商品的物流流转信息,顺藤摸瓜找到货源源头。明确源头后,品牌依据既定的治理约束条件,对违规方采取通报批评、罚款、暂停合作等处罚措施。例如,某知名美妆品牌发现线上某经销商授权店铺低价销售产品,通过买货溯源,确定其违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随即对该店铺处以扣除保证金、暂停新品供应一个月的处罚,有效遏制了低价乱象。
建立详细的店铺低价、窜货行为记录档案,对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店铺,持续通过买货留存证据。每一次购买行为都要完整保存交易记录、商品包装、物流信息等相关凭证,让违规店铺无可辩驳。当某店铺的违规次数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品牌严格按照约束条件,果断剔除长期低价、窜货的经销商。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净化品牌渠道环境,吸引更多遵守销售政策的经销商加入,壮大配合品牌发展的经销队伍。
品牌必须提前制定明确、规范的治理约束条件,涵盖违规认定标准、处罚措施、申诉流程等方面内容。这些约束条件要清晰易懂、可操作性强,确保在治理过程中有据可依。例如,明确规定商品售价不得低于建议零售价的 80%,否则视为低价违规;首次违规给予警告并要求整改,再次违规则处以罚款等,使买货治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渠道治理并非一蹴而就,品牌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持买货治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定期对渠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新出现的低价、窜货链接,并迅速采取行动。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渠道秩序将逐步得到改善,品牌对渠道的管控能力也将不断增强。
当品牌渠道面临低价、窜货问题,且产品具备条码溯源功能时,通过合理运用买货治理方式,配备充足的买货资源,坚持长期治理,定能有效管控渠道,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品牌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