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在当地时间6月25日独家披露,中国近期要求国内稀土企业提交一份详尽的人员名单,涵盖这些专业人员的具体技术专长、教育及研究背景,乃至个人详细信息。此举旨在创建一份官方的中国稀土专业人才数据库,并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监控,以防止他们向外国人泄露商业机密。
![]()
该名单不仅包括稀土开采和加工等上游企业,也覆盖了利用这些原材料制造稀土磁铁等下游企业。报道指出,这一措施凸显了中国对稀土资源管控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日益增强。稀土作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及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核心议题。
报道称,多年来,中国在稀土磁铁生产领域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其他国家企业难以匹敌。随着中国实施一系列稀土出口限制,美国、法国等国正努力发展本国的稀土产业,但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缺乏稀土生产的专业知识。稀土加工过程复杂,需要从原料中精细分离出化学性质相似的单一稀土元素,而中国在此领域开发的设备和工艺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一流水平。
文章还提到了2023年12月,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调整。其中,“稀土的提炼、加工、利用技术”被列入禁止出口范围,具体涉及稀土萃取分离、稀土金属及合金生产、钐钴、钕铁硼等磁体制备技术等。这一调整引起了多家美国媒体的注意,认为这可能加大西方国家获取战略原材料的难度,阻碍其在“供应链竞争”中的步伐,尽管新规本身不影响稀土产品本身的出口,但可能对其他国家稀土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今年4月初,在回应美国特朗普政府此前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后,中国不仅采取了反制关税措施,还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种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了出口管制。英国《金融时报》当时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中国正在建立出口许可制度。此前,中国已宣布对镓、锗、锑、超硬材料、石墨等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路透社在本月初也报道称,中国已为稀土磁铁行业引入了追踪系统,要求生产商在线提交交易量和客户名称等额外信息。知情人士透露,建立追踪系统的规划早在去年6月就已提出,但直到现在才实际推行。这表明中国对稀土及其相关磁体的出口管制可能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尤其是在中国在这些领域近乎垄断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美国及其他国家一直希望中国能放宽或取消这些出口限制。“我们预计中国将继续维持其稀土出口管制机制,因为这是中国手中的一张重要牌。”新加坡市场研究机构Edge Research的创始人蒂姆·张(Tim Zhang)表示。另一位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的长期目标是对整个稀土产业链进行追踪,而不仅仅是磁铁部分,目的是加强行业管控,打击走私、非法开采和逃税等行为。
事实上,今年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组织多部门召开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会议,已引发国际关注。香港《南华早报》当时报道称,此举旨在加强此前一系列针对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的执行力度,这些矿产对美国国防工业至关重要。有分析认为,这一会议恰逢中美即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对谈之前,具有特殊意义。
会议指出,自对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勾结,不断变换走私手法以逃避监管。“为防止战略矿产非法外流、遏制走私、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合规贸易、保障供应链稳定,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成为当前迫切且重要的任务。”商务部声明强调。
针对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6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会充分考虑各国在民用领域的合理需求与关切,依法依规审查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许可申请,并已依法批准部分合规申请,将持续加强审批工作。这一表态让近期担忧“稀土荒”的美国企业稍感安心。《华盛顿邮报》6月13日刊文称,尽管仍有不确定性,但美企对此表示欢迎。
然而,分析人士也提醒,中国的稀土磁铁出口许可制度是永久性的,中方不会允许美国客户囤积稀土。美国咨询公司Teneo的董事总经理加布里埃尔·维尔道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可能不会批准足够数量的出口,让美国客户有条件囤货,从而确保中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不减。中国可能不会,甚至根本不会批准对美国国防公司及其供应商的稀土出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