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百万粉丝眼中的“活佛”,12年间救助数百名弃婴和未婚妈妈,直播间里总挂着悲天悯人的笑容。如今,绍兴警方的一纸通报撕开伪装:道禄和尚涉嫌诈骗超千万,涉案四人中包括其女儿、前妻和现女友。从行善者到阶下囚,这场始于慈悲终于贪欲的闹剧,给社会留下了怎样的警示?
![]()
从行善到涉罪:道禄的十二年“救助”之路
2012年,刚出家两年的道禄在网络上发布“未婚先孕别怕,我帮你”的宣言,开启救助弃婴之路。初期他自掏存款,为走投无路的孕妇提供食宿和医疗资源。随着央视等媒体报道,他迅速积累百万粉丝,2022年注册“绍兴市上虞区莲花慈善社”,声称经手救助超600名儿童。
转折发生在2024年。他在采访中坦言收入来源:2016年起卖素食月饼、茶叶,2022年抖音店铺年入200余万。当被问及资金去向时,他直言:“卖货收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番争议性表述,为后续警方揭露的诈骗手法埋下伏笔。
![]()
警方通报三大诈骗手法:慈善外衣下的敛财逻辑
私下捐赠渠道的“黑洞”
警方查明,道禄团队长期通过现金、微信转账接收善款。捐款者反映,这些资金从未进入慈善社对公账户,而是流入个人腰包。一位长期捐款者向警方提供线索称,大额善款疑似被挪用。
直播带货的“人设经济”
其抖音账号“护生小居”打造苦行僧形象,销售素食商品时宣称“每笔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但警方调查发现,部分收入用于个人高消费。有网友回忆,道禄曾在直播间拒绝物资捐赠,直接索要现金。
亲属团伙的“利益链”
涉案四人中,除道禄外还包括女儿吴某某(慈善社变更后的法人)、前妻历某某和现女友姜某。天眼查显示,其名下多家公司频繁变更、注销,商业版图与慈善活动深度纠缠。
慈善与诈骗的边界: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
法律层面,道禄团队涉嫌违反《慈善法》两大红线:未经许可公开募捐、未按规定公开财务信息。其将善款与个人账户混同的行为,已构成挪用资金罪的要件。
道德争议更为尖锐。警方虽排除“买卖儿童”传闻,但其利用弱势群体营造悲情人设的做法,重创民间慈善信任。正如网友评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值得肯定的是,上虞区民政部门已妥善安置31名被救助儿童,其中26人暂由政府照料。
案件启示:如何让善意不被消费?
公众参与慈善需牢记三点:通过正规机构捐赠、索要捐赠票据、核查组织资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可查)。短视频平台应建立公益带货备案制,要求账号公示资金流向。
政府部门在此事件中的处置具有示范意义。多部门联合安置妇孺、登记报案信息的做法,既保障了受害者权益,也为类似事件提供处置模板。
结语:善行需筑牢制度的堤坝
道禄案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没有制度约束的善意,终将沦为欲望的奴隶。此案最积极的信号在于,那些曾被救助的孩子已获妥善安置——无论施救者初衷如何,保护弱者始终是社会共识。真正的慈悲,从来不需要金线绣边的袈裟来证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