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其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签署紧急政令,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短短48小时内离境。与此同时,津德尔炼油厂账户被查封,中资阳光国际酒店营业执照被吊销,理由是所谓的“歧视性经营”。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打破了中尼之间长期以来在石油领域合作的和谐局面。而尼日尔军政府给出的理由,更是难以站得住脚。他们宣称中国高管月薪高达8000美元,与当地员工月薪1200美元形成巨大差距,存在“薪资不公”。但只要对国际工程领域薪资体系稍有了解,便知这种说法荒谬至极。那些奔赴尼日尔的中国技术骨干,从事的皆是高技术、高风险工作,在全球范围内这类岗位都匹配高薪。而尼日尔本地员工多从事基础操作工作,薪资自然有所差异。
事实上,中国与尼日尔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且成果丰硕。2003年,当西方石油公司因尼日尔复杂地质条件和落后基础设施望而却步时,中石油勇敢地挑起了大梁。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工程师们顶着50摄氏度的高温,日夜奋战。白天,他们在酷热中挥洒汗水;夜晚,只能挤在简易活动板房里休息,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和疟疾等疾病威胁。就这样,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成功建成阿加德姆油田,铺设长达2000公里的输油管道,建起年加工几百万吨原油的津德尔炼油厂,投入资金高达50亿美元。
中国的投入让尼日尔石油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老百姓生活,还在其他诸多方面给予了无私援助。援建的赛义尼·孔切将军大桥横跨尼日尔河,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正在建设的坎大吉水电站,一旦完工将大幅提升尼日尔电力自主率;自1976年起,中国医疗队先后派出751人,为当地近百万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然而,尼日尔军政府却在2025年3月做出了背信弃义之举。但很快,他们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中方技术人员撤离后,尼日尔石油产业迅速陷入瘫痪。阿加德姆油田日产量从9万桶骤减,全国石油产量下降七成。津德尔炼油厂因缺乏技术维护被迫停工,引发全国性油荒,加油站前排起数公里长队,黑市汽油价格三天内暴涨300%,工厂停工停产,大量工人失业。
在严峻形势下,6月11日,尼日尔外长桑加雷访华,目的很明确,就是寻求中国原谅与再次合作。见到王毅外长时,他紧握对方的手,表示尼中是朋友和伙伴,要继续合作,还强调中国是尼方重要投资伙伴。
吃过一次亏,这次中国自然谨慎许多。王毅外长明确表示,中尼有传统友谊,中方支持尼方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愿相互尊重、支持,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指出,合作中遇到分歧应通过对话妥善处理。言外之意,中国不会再轻易容忍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尼日尔若想恢复合作,必须拿出足够诚意,切实保障中国企业和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重新审视并调整合作条款,以公平、公正、互利共赢为原则。
此次事件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在海外投资时必须高度重视所在国政局变化。尼日尔独立65年来历经4次政变,政治局势极不稳定。未来与类似国家合作,合同条款需更加严谨,比如借贷要有实物担保,防止赖账情况发生,核心技术更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确保合作主动权。对尼日尔而言,若真心想重回合作正轨,就必须痛定思痛,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诚意,否则中尼关系难以真正修复,共同发展也将成为泡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