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3日,CBA联赛又被两位外援推上了风口浪尖——哈雷尔和吉伦沃特,一个来自新疆,一个来自广东,都因为违规使用兴奋剂被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点名,这消息一出来,圈里圈外直接炸锅,毕竟CBA最近几年本来就不太太平,现在连季后赛的外援都出问题,球迷的信任危机只会更严重,这次是羧基四氢大麻酚,听着就不是第一次见的那种“意外,而且两个人都放弃了B瓶检测,这种操作,怎么看都像是认了吧。
细看事件经过,哈雷尔是在新疆季后赛对阵辽宁时被查出的,吉伦沃特则是广东打山西那会儿出了状况,时间点相当微妙,正赶上球队最需要外援发挥的时候,结果人家不是在拼命刷分,而是在禁药名单上刷了存在感,说实话,CBA历史上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2013年山西外援马库斯就因为兴奋剂被禁赛半年,球队和主教练也是跟着挨罚,现在回头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老问题没解决,真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味道。
再说篮协和俱乐部的反应,第一时间声明配合调查,俱乐部更是连夜联系球员和经纪人,表态都很震惊、很重视,这种话术听着其实挺眼熟,之前出事的球队基本上都这么说,重点是,俱乐部总能撇清自己,哈雷尔只在中国待了38天,新疆就说“我们也很意外,广东则是强调“积极配合调查,尊重最终结果,说得好听,但真到处罚那一步,球迷只会记得谁的外援给球队添了麻烦。
数据不会说谎,吉伦沃特常规赛代表广东出战38场,场均29.9分钟拿下25.9分7.3篮板2助攻,三分命中率40.4%,季后赛6场也有22.5分5.7篮板1.5助攻,这水平放眼联盟,绝对是球队核心,哈雷尔这边虽然常规赛只打8场,场均12.9分4.9篮板1.1助攻,季后赛5场也有10.4分3.6篮板2.8助攻,数据不算爆炸,但在新疆那套体系里,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下好了,两人双双“翻车,季后赛的含金量直接打上问号,球迷也难免要质疑,球队的成绩到底还能算数吗。
更关键的是,兴奋剂这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小到可能只是球员个人的选择,大到直接影响联赛公信力,一旦处罚结果出来,不仅仅是两名外援和俱乐部要担责任,整个CBA的形象也会被拖下水,毕竟职业联赛靠什么立身,最基本的就是公平和健康,现在这俩词都被“兴奋剂搅浑了水,想要洗白可没那么容易。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前两年CBA各种争议,从裁判问题到赛风赛纪,再到这次的兴奋剂,联赛的危机感一直都在,大家都在喊要打造“干净联赛,但一到实际操作,总有各种漏洞,球员、俱乐部、联盟三方互相推锅,最后吃亏的还是球迷,谁愿意看一场“开挂的比赛,谁甘心为有污点的成绩买单。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觉得,外援在国内待的时间短,能不能完全归咎于俱乐部监管不到位,这里确实有争议,但无论怎么说,球队对外援的把控,尤其是赛季关键阶段,肯定得再上一个台阶,现在出了问题,监管责任没法回避,再说就算是“误服,本身就是职业素养不足,职业球员连啥能吃啥不能碰都搞不清,怎么配得上高薪和核心地位。
问题来了,接下来CBA会怎么处理这两位外援和相关俱乐部,按照以往的惯例,禁赛、罚款、甚至吊销注册,都是有先例的,2013年马库斯事件,篮协直接禁赛半年,主教练和俱乐部也都被罚了钱,这回哈雷尔和吉伦沃特难逃处罚,俱乐部估计也得跟着受波及,只是看力度怎么拿捏,CBA公司也表态要等反兴奋剂中心和篮协的最终认定,处理完再按规矩来,这意思就是,大家现在先等等,别急着下结论。
有意思的是,这事一出,网上一片讨论,有人说“CBA要完蛋,也有人觉得“外援水平本来就参差不齐,这回得抓紧查一查,还有人直接搬出NBA和欧洲联赛的案例,说国外怎么怎么严,咱们怎么总是出问题,其实换个角度看,联赛越大,风险和争议也越多,关键是怎么应对和修复,别让球迷的信任一点点被消耗光,那才是真的“摆烂。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次CBA两名外援兴奋剂事件,表面上是两个人的问题,实则是整个联赛管理和职业标准的又一次警钟,球员要长点心,俱乐部别甩锅,联盟更不能装鸵鸟,只有真刀真枪地查、真心实意地管,才能让CBA别再被“兴奋剂绊倒,球迷怎么看这事,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毕竟这事关乎每一个看球人的底线和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