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都幻想过钓到成群的斑鳜,但恐怕很少有人会幻想能直接捡到满盆的斑鳜。可是在今年一月,广西钓友罗先生分享的一段视频却让这个不可思议的场面成为了现实。在视频一开始,只见一位身穿红色棉袄、脚踩雨靴的大妈走到快要干涸的小河边,当她蹲下身,将手探入石缝中摸索片刻后,竟奇迹般地掏出了一条约有三四两重的斑鳜!
![]()
或许是为了打消网友们摆拍的质疑,镜头特意切换到了近景,近距离记录了大妈摸鱼的过程。只见她小心翼翼地将手探入石缝,轻轻抓住斑鳜的鱼尾,把它从石缝拉出来之后再稳稳握住鱼身,四指托住鱼腹,大拇指则精准卡在背鳍下方的位置。随后,她将抓到的斑鳜向镜头展示一下才放入盆中。
![]()
视频发布没多久,评论区就出现了对于视频真实性的热议。质疑的网友们说这鱼是事先塞进去的吧?而支持的网友们则列举亲身经历来证明这是真的,比如有说小时候在石缝里摸到的都是斑鳜,还有说水位下降之后,停留在浅滩的斑鳜会被困住,更有网友说自己家门前那条两米深的河在枯水时,下去踩着都湿不了鞋,还能抓到鳜鱼。
![]()
另外,还有的网友看到别人捡到满满一盆的斑鳜之后,在评论区讨论起了价格,有湖南的网友说人工养殖的大概为30元一斤,而野生品种则高达100多元一斤。浙江网友说的价格更贵了,高达150元一斤。由此可见,这种鱼类的价格并不便宜,如果能掌握高效抓它们的技巧确实能带来可观收入。
![]()
虽然石缝摸鳜鱼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待考证,但是冬季去快要干涸的小河边抓鳜鱼确实有科学依据。在冬季,河水的水温就算没有降到要结冰的程度,低温环境也会明显影响鳜鱼的生理活动。为适应低温环境,鳜鱼会主动降低自己的新陈代谢水平,主要表现为活动迟缓、食欲减退。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能量,它们往往会选择深水区或是有遮蔽物的地方栖息,兼具这两个特征的岩石区便成为它们理想的藏身之所。
![]()
经常抓鳜鱼的人一定很了解它们的习性。因此,到冬天他们首先会寻找水温相对比较高的区域,因为鳜鱼具有趋温性。随后以极其慢的动作将手伸入水中,避免惊扰到它们。当手掌的温度传到鳜鱼身体上时,会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鳜鱼会将温暖的人手误认为自然热源,不仅不会逃逸,反而会主动靠近取暖。利用这一习性,抓鳜鱼的人就能轻松抓到它们。
![]()
虽然抓鳜鱼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隐患,不建议新手去尝试。首先,这种方法并非总是有效,更重要的是鳜鱼的背鳍是由十几根坚硬的鳍棘组成,这些锋利的鳍棘能轻易刺穿皮肤,造成组织损伤。
![]()
从表面上来看,鳜鱼本身无毒,被刺伤只是短暂的疼痛。但实际上,当皮肤破损后,各种病原微生物可能乘虚而入,会引发感染症状。比如红肿、化脓等等。如果伤口比较深或处理不当,更可能会诱发破伤风等严重感染。此外,部分人群可能对鳜鱼黏液过敏,接触之后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
总之,抓鳜鱼熟练的人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规避这些安全风险,但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来说,盲目尝试抓鳜鱼很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问题。因此,这里要提醒大家切勿因一时好奇而冒险尝试这种危险的抓鱼方式,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