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Circle股价暴涨背后,《天才法案》如何重塑稳定币格局

0
分享至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硅谷101

  最近美股市场的焦点,不是AI公司,是稳定币公司Circle。6月5日,Circle以31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涨到两次熔断。截止到美国东部时间6月23日盘中,Circle股价已经超过275美元,不到3周的时间,涨幅接近8倍,成为美股市场讨论热度最高的公司。此轮热潮,正是稳定币竞争进入白热化的缩影。

  当下,随着美国《天才法案》(《GENIUS Act》,GENIUS即为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Stablecoins的缩写,译为“引导与建立美元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持续推进,一方面,Circle发行的合规稳定币USDC与泰达的不合规稳定币USDT在加密市场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全球大财团开始结盟讨论银行稳定币发行;同时,硅谷金融科技巨头Stripe与Paypal已经大力押注稳定币;在政界,特朗普家族、美国商务部长Howard Lutnick与阿布扎比王室等政治资本也纷纷入局也成为这场稳定币战争中的关键变量。

  往期节目中,我们探讨过不合规的离岸稳定币USDT;而本期节目中,硅谷101主理人泓君、Web3 101主理人刘锋对话前沿科技投资人郑迪和Backpack Exchange联合创始人Can Sun,他也深度参与了Coinbase的上市以及Circle与Coinbase的法务合作,从稳定币第一股Circle说起,试图拆解以下稳定币行业里最热门的问题:

  ● 为何Circle上市如此之热,发行3周内股价涨幅近8倍?

  ● Circle与Coinbase关键合约的由来、风险与详细条款

  ● 传统金融入局的六大中心化稳定币联盟是什么?

  ● 稳定币格局变化有哪些关键节点,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以下是这次对话内容的精选:

  01 Circle上市暴涨:数字化美元重构金融结算格局

  泓君:为什么这次Circle上市能够这么火?

  Can:稳定币USDC的 核心本质是金融结 算与支付概念的融合。传统金融领域的支付平台、投资及结算交易平台,其核心 均以美 元作为结算单位。这一框架在过去数十年间,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缺乏显著创新,整体模式相对固定。以支付场景为例,银行转账每周运作时长仅三十余小时,这本质上仍属于20世纪的技术体系。

  USDC的核心创新在于实现美元的数字化,这一技术能为整个金融行业的支付和结算环节带来重大变革,并实现全天候24小时交易与结算。 这次Circle上市后市值涨幅明显,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投资者群体不仅是投资方——华尔街机构很可能成为未来USDC的使用方。 包括这次承销Circle的摩根大通、高盛在内的华尔街机构,都在寻求自主发行稳定币的渠道,未来它们可能将USDC纳入现有体系。这不仅显示了Circle的企业创新能力,更凸显了华尔街对数字美金的重视程度。

  泓君:郑迪怎么看?

  郑迪:我一直认为Circle和Coinbase的绑定确实太紧了,这导致Circle基本面的盈利能力比较受限。客观来说,它IPO时接近70亿美元的定价比较公允,但现在市值炒到250亿美元(截止采访时间2025年6月6日时的市值,发稿时市值已高达667.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标的稀缺。炒股的朋友们认为我看得太保守、不够激进,他们都觉得稳定币赛道前景好,道理也简单,因为这个赛道的增长空间很容易估算。

  有两个锚点可以参考:

  第一是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共同提出的目标,到2028年稳定币发行规模要达到2万亿美元——现在是2500亿,相当于3年要翻8倍。如果Circle保持24%-25%的市场份额不变,它的规模也能翻3.8倍——现在600亿,8倍就是4800亿,接近5000亿。

  第二个锚点是更宏大的叙事:今年2月SEC大范围调研时,约谈了微策略老板Michael Saylor,他提到了一个数字:10万亿美元。所以,大家都认同这个赛道的想象空间极大。

  但有个关键问题暂无定论:Circle未来的市场份额到底会上升、持平还是下降?

  这背后有两个变量:一是美国稳定币法案最终条款还没确定,参议院刚通过程序性投票,最终版本未知;二是法案在众议院审核过程中,或许会提出更严格的条款,尤其是对离岸稳定币(比如USDT)的长臂管辖方面。这直接影响竞争格局:如果监管宽松,USDT在离岸的霸主地位很难动摇,而合规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

  泓君:简单总结,从整体视角,政策利好是主因。

  Can:关于稳定币的监管现状,尽管国会正在讨论《天才法案》,但美国目前没有联邦层面的统一监管法案。Circle作为合规稳定币,其合规性主要体现在美国各州层面的监管,比如纽约州监管部门会对其储备金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规范。而欧洲方面,今年上半年已推出针对稳定币的专门监管政策,这与美国当前的监管空白形成了对比。

  刘锋:从中美两国各界对美国国会《天才法案》的热议就能看出,大家都认为这部法案会对稳定币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刚才嘉宾们也频繁提及这部法案,核心观点很明确:监管框架的清晰化对稳定币行业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02 “绑定魔咒”:Circle与Coinbaseu是否变相绕过新法案

  泓君:Circle和Coinbase之间具体是怎么合作的?

  Can:一些公开信息显示:Circle和Coinbase最初成立Center作为USDC发行方时,双方各持50%股权和控制权,对USDC的发行和治理实行平摊机制。但过去几年实际运营中,由于Coinbase主要业务还是交易所,运营工作更多由Circle负责。

  2023年下半年,两家公司关闭了Center,将USDC的控制、治理和发行权全部交给Circle,基本上是让Circle来负责他们的运营。现在Circle的招股书显示,双方仍有合作协议:除基础费用外,Coinbase可获得USDC盈利的50%,另外还会根据Coinbase平台上持有的USDC的比例还会获得额外的分红。现在Coinbase上面持有的USDC大概占USDC总流量的20%左右,所以就是除了这50%的基本的红利以外,那么Coinbase还会拿到另外的20%。

  所以USDC的招股书里面,去年Circle赚了16亿美金的盈利,有10亿美金都是付给了Coinbase。

  这里面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一个条款,Circle和Coinbase这个协议,里面有一些具体细节是被删掉的,属于商业机密。但是里面有一条它写得挺有意思的,如果Circle在某一些情况下不能把这个红利分给Coinbase,Coinbase是有权利自己成为USDC的发行方的,所以他可以把USDC给拿过来,然后让Coinbase自己成为发行人。

  所以我觉得虽然现在USDC是被Circle全权发行和负责它的运营了,但是Coinbase仍然是伴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这样一个角色的。

  泓君:为什么Circle与Coinbase绑定得如此紧密?是因为在它起家的时候,对一个稳定币业务来说,最重要的是你的流量从哪里来,我们看很多稳定币的发行方其实都是交易所,就交易所是一个天然的渠道方。

  Can:稳定币发行后最大的挑战是流通性——如果没有交易员和做市商提供流动性,没有大交易所支持交易,稳定币根本无法做起来。2018年就有很多稳定币或代币(如Pixels、Gemini、TUSD等)因流通性问题失败,尽管它们中的一些合规性比Circle更严格(比如持有美国DFS、纽约DFS牌照),但缺乏足够的交易所支持。虽然USDC需要向Coinbase支付费用,但正是借助这种合作,USDC才在众多稳定币中脱颖而出,如今能占据25%-30%的市场份额;反之,如果没有Coinbase的背书和用户流量,USDC很难突破流通性瓶颈。

  泓君:郑迪怎么看Circle与Coinbase的合作?

  郑迪:我补充一些分成协议的细节。很多人看Circle的S-1招股书时可能没注意到,附件里有两份合作协议:2023年8月修订的主合作协议和2024年的生态合作协议。

  从股权变更来看,2018年,Circle与Coinbase成立合资公司Center,各持50%股权共同发行USDC,这也是市场流传Coinbase占USDC半壁江山的原因。但到了2023年8月,很可能是Circle为推进上市或与投资人接触,以840万股自家股票——价值2.1亿美元,股价25美元/股,与初始IPO定价24-26美元一致——收购Coinbase的50%股权。也可以看到,过去三年间Circle的估值几乎没涨,明显没赚到估值溢价。

  从分成来看,为什么市场戏称Circle与Coinbase的协议是“不平等条约”?因为虽然早期Circle依赖Coinbase流量确实合理,但现在Coinbase实际贡献度下降,分成比例却没变,Coinbase以22%的USDC持有量拿走了收入的56%,大家请注意,是收入的56%。不是利润也不是毛利。

  泓君:56%这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郑迪:它的损益表是很容易分析的,Circle在2023年收入16亿美元,其中10亿属于推广费用,这里面有9亿流向Coinbase,6020万支付给币安,条件是币安需持有至少15亿枚USDC,但是最终币安持有量达30亿枚,剩余4000万可能用于支付利息或其他合作方。

  总之Circle10亿美元的推广费,有9亿是付给Coinbase,再扣除5亿管理费用后,Circle净利润仅1.6亿,净利率10%——推广费高企是主因,推广费大概有60%,60个点里面有56个点是支付给Coinbase的。收入占比这个说法不是很精确,但可以大概这么来估算。

  这里有个关键背景:美国《天才法案》与中国香港2023年7月稳定币征求意见稿都明确禁止稳定币公司给用户支付利息,本质上是为防止行业陷入恶性竞争,卷到倒闭。这就像国内约谈电动车企业遏制价格战一样,如果放开稳定币发行商付息,难免出现“把4%收益全分给用户、自己不赚钱”的极端情况,最终可能因财务崩溃导致用户资产受损。

  但是,Circle和Coinbase这个玩法,是不是可以绕过这个规定。Circle通过“曲线付息”模式形成巧妙规避:Circle向Coinbase支付巨额推广费,后者再以4%-12%的高息吸引用户持有USDC。这是不是变相绕过了《天才法案》的规定,这是不是变相付息?

  如果说《天才法案》最后的规定是说,我不仅在名义上要禁止你对用户付息,甚至在实质上要禁止你对用户付息,那这种玩法是不是不行了,未来存在这种可能。

  同时,Circle与Coinbase的协议本应于2026年8月到期,但只要Coinbase满足KPI,协议就可以无限续期。如果Circle想恶意摆脱该协议,大概率会败诉。所以,我认为Circle难以摆脱这一利益捆绑格局。

  泓君:Can认为Circle能摆脱跟Coinbase的合作协议吗?

  Can:我赞同郑迪说的,Circle很难脱离与Coinbase的合作关系。协议中明确规定,只要达成两项KPI,三年协议到期后基本得续签。

  刘锋:针对当前未通过的法案,第三方关联公司提供收益是否符合法案框架?如果不行,那么Coinbase是否会被认定为Circle的关联方,这对Circle与Coinbase的合作会产生何种影响?在我看来,这或许为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埋下了隐患。

  Can:深入具体法律法规层面,存在诸多细节与监控要点,如收益派发主体、机制设计等。用户使用稳定币时,是因派息而使用,还是单纯用于支付操作?所以具体来说,其可行性完全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天才法案的最终细则,二是即便法案通过,Coinbase与Circle如何构建合作模式——目前双方协议中明确需要通过诚信协商来调整支付方式。

  这里有两个极端案例:其一,类似银行吸纳10元存款后借贷并支付利息的操作,无论是存款、定期存单还是投资基金,都明确具有金融证券或投资银行储备属性;其二,如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用户使用信用卡时收取2.9%手续费获取收益,再以积分、度假等形式回馈用户,这按现行法律是完全可行的。

  Circle与Coinbase的操作正处于两者之间。说到底,最终需依据《天才法案》的界定,看其能否让合作模式更偏向支付牌照属性,即更接近美国运通的运营逻辑,而非类似投资基金模式。

  刘锋:这其实也关乎该法案规定的目的。我看到一些讨论指出,它的核心原则在于希望稳定币真正成为支付工具,而非作为投资收益工具与银行存款形成竞争。

  03 传统金融入局,六大中心化稳定币联盟

  泓君:简单介绍下现在整体的稳定币格局,有哪些公司在做稳定币?

  郑迪:现在,已经形成了几大中心化稳定币势力集团:

  第一大稳定币阵营是泰达,已站队的有: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及其儿子、Bitfinex交易所、Cantor Fitzgeral、泰达持股25.5%的比特小鹿、参与CEP的孙正义和软银。

  其中,CEP是21Capital通过反向收购的上市主体,核心操盘者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儿子。这家公司号称要做“微策略第二”,孙正义的软银已注资9亿美元入局。其股东结构中同时出现了泰达、软银和鲁特尼克家族企业,形成政治资本、传统资本与加密资本的捆绑。

  刘锋:这个需要稍微澄清一下,事实上刚才讲到的软银或者是他们组的类似类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名字叫做21Capital。之前他们是通过反向收购一个代号CEP的公司实现的,这个公司的股东既有泰达,也有软银,也有美国商务部长他儿子管理这个公司,这个是有之前的持股关系。但是这家公司目前跟泰达发行稳定币的业务并没有关联。

  可是迪想讲的就是,尽管没有跟发行稳定币的业务没有关联,但是多少他们是在一个利益集团里面的,所以粗略的把它视为一个势利范围这样去理解。因为如果从法律关系上面,21Capital 跟泰达发行稳定币的业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美国商务部长路特尼克他之前他运营的公司Cantor Fitzgeral是泰达持有的所有美国国债的管理者。

  郑迪:第二大集团无疑是Coinbase-Circle财团。该集团目前尚未借助大型政治资源或场景推广资源,而未来可能需要依托大场景支付领域。其中一个案例是,Circle未来的爆发点或许在于与Meta正在洽谈的合作。

  《天才法案》是禁止非金融公司去发行稳定币的,所以Meta不能发稳定币,但是它已经在跟USDC和其他的合规稳定币在谈合作,先用Instagram做试点。这个很不得了,这个事情会非常非常大,这是其中一个案例。

  第三大集团是特朗普家族发行的USD1,以及阿布扎比王室成员、国王的弟弟谢赫的MGX。该阵营还包括币安及赵长鹏,因为当初MGX投资币安的20亿美元全部用特朗普家族的稳定币USD1支付,USD1首发于以太坊的Uniswap和币安链。

  除此之外,第四是Stripe收购发行了USDB的Bridge后,估值重新回到900亿美元。目前Stripe正与银行探讨推广USDB。Stripe本身拥有庞大场景,是重要的稳定币发行方。

  第五,如Paypal发行的PYUSD,多年来规模仅9亿美元,可能因推广投入不足等原因,运营效果未达预期。

  第六,摩根大通、花旗、美国支付机构Zelle、富国银行等正计划组建联盟发行稳定币,德银、西班牙国家银行(桑坦德银行)也在考虑发行自有稳定币。未来银行系与支付机构的稳定币竞争将愈发激烈。

  04 USDC的崛起之路:起量与两起一落

  泓君:USDC流通量在2018年Circle与Coinbase合作初期增长较为缓慢,直至2020年才在美国市场起量,初始流通量约4亿美元,截至当前已达到610亿美元规模。Circle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哪些策略?有哪些关键发展节点?

  刘锋:稳定币市值直接反映市场规模变化,而加密货币市场牛熊周期对稳定币整体规模影响显著。2017年,稳定币市场启动;2020年,由于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出现,稳定币市场开始从疫情低迷中爆发;到2022年7月,达550-560亿美元发行顶点。期间USDT始终稳居市场第一,USDC则在多个关键节点与USDT的差距经历了先缩窄后拉大的过程:

  一个是2020年,DeFi Summer启动,因区块链开发者更倾向使用合规性更强的USDC,所以USDC凭借去中心化金融生态优势,发行量从年初4亿美元增至年中10亿美元。此后,因为市场迅速火爆,USDC发行量于2021年初达50亿美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增长。由于市场抄底情绪与全球通胀叠加,这种增长势头一直保持到了2022年3月。此时USDC发行量飙升至550亿美元,这10倍的增长背后是DeFi生态扩张与传统资金流入的双重驱动。

  如果我们再深入对比USDC与USDT——这市场排名前二的稳定币,二者市值差距曾在这一阶段迅速缩窄,核心转折点源于2022年5月UST(Luna稳定币)的爆雷事件。USDC竟然成为UST爆雷后最大受益者,背后的逻辑在于:此前许多用户选择稳定币更看重使用便捷性,而USDT爆雷后,市场对稳定币的信任偏好发生结构性转变,“强背书”与“合规性”成为优先选项。USDC因合规机制与储备透明度优势,自然成为这类需求的主要承接者。这一趋势使得USDC虽未超越USDT,但它与USDT的市值差距变得非常小,直至2023年仍维持这一态势。

  2023年初,USDC还有一个核心增长动因是链上生态繁荣——索拉纳公链的爆发式发展。作为索拉纳链上的核心稳定币,USDC在此生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USDT在该链存在感极低。

  然而,2023年3月硅谷银行爆雷事件成为关键转折点:USDC发行量在一个月内锐减30%,随后数月与USDT的市值差距迅速拉大,至2023年底发行量近乎腰斩。这一过程受双重因素驱动:一方面,硅谷银行危机直接冲击USDC的储备信誉;另一方面,美国上一届拜登政府推出“窒息2.0”政策,通过切断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出入金连接点,配合一系列严格监管措施打压加密货币市场,USDC作为合规性导向的稳定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2023年3月到2024年10月,是USDC最痛苦的一段时光。随后,美国新总统选举释放了加密货币友好信号,推动USDC发行量从2024年底的340亿美元增至当前620亿美元(增幅80%)。这一反弹印证了三个关键观察:

  首先,加密货币牛熊交替直接作用于稳定币需求。其次,USDC作为以合规为卖点的稳定币,其发展高度依赖监管态度——拜登政府“卡脖子2.0”政策曾导致其发行量腰斩,而新政府的友好政策则推动规模快速回升;第三,市场对稳定币的信任度变化直接影响USDC份额。如果USDC早期没有Coinbase的流量背书与合作协议,它就难以突破市场接纳壁垒,这也是双方“不平等条约”存在的底层逻辑。

  泓君:我总结一下,USDC发行量的变化大概有以下几个关键节点。第一个是2022年DeFi Summer与索拉纳驱动下,USDC作为索拉纳链上核心稳定币它其实是有强势崛起。第二个是2023年3月硅谷银行爆雷加上美国SEC监管机构的严格打压政策,USDC发行量锐减30%;第三个是2024年美国新总统选举后,加密货币友好政策预期升温,USDC发行量增至当前超600亿美元,重回增长轨道。

  我有一个感触略微不同的地方:USDT此前因不透明遭质疑——用户存入1美元,它不一定有1美元储备金——这是对非合规稳定币USDT的质疑。而Luna爆雷时,算法稳定币也被质疑。USDC花了很多钱追求合规,试图成为透明的1:1兑付稳定币,并把钱存进美国正规持牌银行硅谷银行,可硅谷银行爆雷却让USDC陷入风波,稳定币快速抛锚。这说明不只是区块链世界存在爆点,传统金融的单点故障也很危险。

  郑迪:是的,我再补充一点:USDC早期发展历程中,2021年才实现规模放量,一个关键因素是此前Coinbase并未全力支持。2021年前Coinbase上市前,其Coinbase的合规压力不是很大,当时平台上的亚洲高频交易者更习惯使用USDT,Coinbase没有必要放弃这部分用户与市场份额。另外,2021年DeFi爆发前,机构与政府对加密货币市场的信任度较低,Coinbase不敢轻举妄动,对其功能集成和散户引导都较为有限。

  然而,2020-2021年DeFi热潮兴起后,美国投资机构与政府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尽管尚未合法化,但监管态度已经趋于友好。2021年4月Coinbase IPO,上市前后合规压力骤增,促使它最终完成对USDC的全面集成,包括主动引导散户使用USDC。2021年同期,纽约监管当局还开始调查USDT发行方泰达,导致USDT市场份额流失。这时候大家觉得USDC比较安全,加上Coinbase全力推广。所以,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前,USDC是无限接近USDT的。USDC发行量已达470亿美元,同期USDT从800亿美元缩水至550亿美元,业内普遍认为USDC即将超越USDT。

  不幸的是,拜登政府推行的“卡脖子2.0”行动首先导致Silvergate银行与Signature银行倒闭。这一过程暴露了美国银行业的核心问题:资产端收益率过低与负债端成本不匹配,叠加流动性不足,最终风险传导至硅谷银行,Circle约38亿美元储备金(占总储备8%)是存在硅谷银行的,这导致USDC在两小时内从1美元脱锚至0.92美元。如果不是美联储紧急去救助硅谷银行,把这38亿美元给救出来了,那USDC可能就大势已去了,就永久脱锚了。这38亿美元按照Circle自己的资本金是很难补的回来,所以Circle在这之后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它就把它绝大部分的储备金都放到纽约梅隆银行去了。仅在小型银行保留十几亿美元用于日常兑付。

  梅隆银行属于美国八大行之一,属于大而不能倒的,如果它要倒,美国金融体系也就崩盘了。后来,Circle与贝莱德签订4年管理协议,委托其管理85%的储备金,并附加排他条款——贝莱德在合作期内不得发行稳定币或支持其他稳定币。这是通过头部机构绑定强化市场信任。

  总而言之,USDC的发展有几个关键节点:起初Coinbase因合规压力小且平台的亚洲高频交易者更习惯用USDT,并未全力支持USDC;直到2021年DeFi爆发且Coinbase上市后合规压力骤增,才全面集成USDC,加上USDT遭质疑,USDC借此获得大量市场份额。但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USDC发行量从470亿迅速跌至300亿以下,后来在索拉纳链上部署了80多亿。

  USDT和USDC在各链上的部署结构差异很大:

  1500亿USDT中,孙宇晨的波场如今约占一半,成为USDT的第一大部署链,以太坊约占40%,两者共占USDT总量的90%;第三大是币安链,而索拉纳上仅有20亿左右;USDC的分布结构与USDT截然不同:600亿中,360亿在以太坊,80多亿在索拉纳,主要依赖这两条链。

  05 同样是稳定币业务:为何盈利能力差距巨大

  泓君:现在来看这些稳定币业务,一方面它们所在的链不同,另一方面美国正处于加息环境中,美国国债的利率是4个点左右。在美国加息前,这些备付金是如何盈利的?有哪些投资标的?而美国如今也处于逐渐开始降息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走到一个降息的环境中,稳定币业务是否仍是个好生意?

  郑迪:我先抛砖引玉。过去USDC一直是“乖宝宝”、“好学生”,即便在《天才法案》出台的几年前,就减少了美国偿债方面的风险敞口,主要投资三个月以内的短债。当时,USDC的短债加上隔夜回购可能占其备付金的90%,储备结构已经很类似余额宝了。

  而USDT过去几年的备付金结构和现在差别很大。如今USDT符合《天才法案》的备付金约占82%,即每1美元USDT背后有0.82美元是合规的。剩下的0.18美元中,有10万个比特币(占比6%)、50吨黄金(占比5%)、还有抵押贷款,我估计主要是比特币抵押贷款,这个部分3月底占了88亿美元,以及对比特小鹿的投资25.5%的投资。

  所以泰达如今的强大之处在于:若将备付金非合规投资与自有资金(130-140亿美元)合并,泰达系可动用的投资放贷规模达300亿美元,成为区块链世界最大放贷机构,比著名的Galaxy规模还大。一家如此规模的公司,再结合美国商务部长级别的政治资源,是何其恐怖的一个存在。这也体现了美国当下政治中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现象。在这样的体系中,我认为泰达的合规风险非常非常小——这是跟市场非常不同的一个见解。

  几年前泰达的备付金结构曾饱受质疑:商业票据、企业债、对外贷款及投资(含比特币)占比高达50%,而真正投向美国国债、回购等合规资产的部分仅约50%。不可否认的是,早期激进的资产配置虽积累了原始资本,却也埋下巨大合规风险。

  泰达一开始靠不合规业务赚了很多钱,那现在它要合规化,它也有足够的资本了。所以现在它已经是82%是完全合规,18%还不合规。

  泰达这种“高风险敞口+高收益回报”的模式,为其后续合规化转型奠定了资金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若《天才法案》对离岸稳定币实施严厉长臂管辖,实际上主要将矛头对准泰达。同时,《天才法案》完全不允许备付金里面持有比特币或商业公司股权。如果条款落地,泰达将不得不加速合规转型,这对所有合规稳定币而言都是利好。反之,若维持现有条款,泰达仍可在海外持续运作,凭借极强的赚钱能力继续发展。

  在迪拜2049大会上,泰达也提到以后或采用“在岸合规+离岸保留”的双轨模式。一方面,如果《天才法案》最终落地,泰达可能推出美国本土合规稳定币。当前,它也做了一些合规的努力,正通过剥离非合规资产推进合规化,例如将31500个比特币注入CEP壳公司,以9亿美元变相出售给孙正义关联方,逐步减少比特币持仓。另一方面,泰达继续将重心放在运营USDT,依赖非合规备付金维持高利润——因为离岸业务仍是泰达的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它希望这个格局得以持续。

  分析一下泰达去年140亿净利润的来源,就能明白其不合规部分的赚钱能力。Circle去年收入16亿美元,而泰达规模是它的好几倍,纯粹靠国债和回购的利息收入大概在四五十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泰达完全合规,盈利主要靠规模效应,不会有超额收益。但它剩下18%的不合规部分贡献了70亿美元超额收益,包括比特币的增值、黄金增值、股权增值,以及收购阿根廷最大粮食供应商Adecoagro S.A.等。此外,其自有120亿美元投资还带来15亿美元收益。

  USDC自己的成本除了推广费只有5亿。而泰达150个员工,成本可能不到5亿美元。泰达和USDC最大的区别是从不付推广费,甚至如果你帮它推广,它允许你开放铸币和销毁的API接口,允许你做它的做市商,你还要倒给它钱。

  泓君:这就是市场冠亚军的巨大差别:USDC的成本中需要支付给交易所高额推广费,这可能是其主要成本项;但如果流通性足够好,交易所反而会向你支付费用。

  郑迪:对,所以我们看泰达去年130-140亿美元的净利润主要来源于剩下18%不合规部分的备付金收益,18%的不合规备付金赚取了70亿美元,一半利润是来自这个。

  刘锋:我先补充一点看法:刚才提到的USDT与USDC盈利模式对比很精彩,确实USDT很能赚钱,但收益和风险始终是对应的,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USDT能有巨大收益,一是因为盘子大、规模大,二是因为它够“野”,像在蛮荒西部开拓的聪明野蛮人。它敢拿用户本应1:1兑付的资金去做传统金融不允许的事,比如投资股权、买比特币等各种资产,靠不合规部分获取超高收益,但同时也面临极高风险。好在泰达过去这些年运气不错,没出问题或者说问题没真正爆雷。对比之下,孙宇晨的TUSD最近就因法律问题被爆出,它之前拿用户用来发行TUSD的5亿美元去做矿业大宗商品融资,结果基本收不回来。就连USDC这个“乖宝宝”,也因为部分备付金存在硅谷银行,而银行爆雷差点被挤兑,运气实在不好。所以看稳定币,一定要关注背后的风险点。

  06 稳定币竞争:核心策略与未来发展

  泓君:从合规角度,Can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Can:泰达目前市场地位领先且利润丰厚,但从长远看,即便美国不推行《天才法案》中排斥境外稳定币的条款,传统金融若要将稳定币用于日常支付结算,目前在美国,可能只有USDC具备足够信任度。

  一旦传统金融大规模入场,USDC的增长空间巨大,长期潜力也将超越泰达。这也印证了其合规路线的价值:尽管前期为获取流量向Coinbase支付了高额费用,但这是被传统金融体系接纳的关键门票。而泰达的业务目前更多集中于境外交易所和交易员,较难获得传统金融认可。最近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CME等美国大型高交易量交易所已开始探索用USDC进行24小时实时结算。

  刘锋:按照郑迪之前分享的对USDC未来业务估算的模型,随着稳定币市场的整体扩大,USDC的市场占有率是不变的。而现在的大趋势是,很多合规机构乃至传统金融机构都要发行自己的稳定币,而它们拥有大量用户、自有渠道和品牌优势。那郑迪现在怎么看USDC市场占有率的走向?

  郑迪:首先看未来稳定币规模,比如三年做到2万亿甚至10万亿的具体路径靠什么?我称之为两级火箭。过去,稳定币主要在链上和CEX交易等交易场景扩展。实际上还有一些暗流涌动的支付场景,它们之前没有获得很多关注,但近几年发展很快,比如俄罗斯卖的石油中,很多是用BTC和USDT结算的。所以现在法案落地,按美国、欧洲、韩国及中国香港等地趋势,阳光化支付场景会是大场景,且主要是To B而非To C场景。

  因为C端用户要大规模进来,首先对钱包不理解,其次不会增量到CEX(中心化交易所)。C端投资人更多会随着互联网券商(如Robinhood、富途、老虎等)上架一些产品,继续留在互联网券商交易,而不是去CEX。所以我认为交易所行业会有新增流量,但最大受益者是互联网券商,不是CEX。

  从支付场景看,为什么我认为初始阶段是To B不是To C?因为加密货币稳定币本质是后端技术,钱包很难大规模推广。若要向C端推广,大概率需与AI Agent语音助手结合。比如向Agent说“买100美元的比特币”,它便会完成,而用户无需了解钱包运作、私钥助记词等。这个阶段才是C端大规模推广的时机,而目前阶段仍属于To B模式,比如李嘉诚投资的BitPay,菲佣把在中国香港赚的港币汇回菲律宾时就会用到。当她们去711门店汇款时,实际上后台用的是比特币或稳定币支付。之后,她们在菲律宾的亲人走进一家711就能取走这笔钱。整个过程中,她们的感受类似于用西联汇款,而根本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比特币或稳定币支付。所以,稳定币支付是一个纯粹的To B场景。

  这种场景潜力巨大。在此场景下,拥有银行背景或支付机构背景的企业具有巨大优势,而像Meta这样拥有海量消费场景的平台同样优势显著。它们推广时,C端用户完全无需理解稳定币或加密货币支付是什么,而只需明白它的手续费非常便宜,远低于现在的卡组织和银行转账,而且速度极快,超过许多支付机构。既然这是一个阳光化的To B场景,那么可以想象,谁在B端掌握了巨大优势,谁就可能发展得更加迅猛。

  总的来说,To B场景很容易推广,这是第一个场景。我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大部分支付场景(无论是跨境还是境内支付)的To B扩展很可能达到2万亿规模。

  下一个场景,我认为仍然将回到交易场景的爆发。现有交易场景已很难再爆发,下一个爆发点在于STO流程的大规模简化与门槛降低。当大幅简化实现后,万物上链的时代将带来交易场景的又一次爆发,这便是第二级火箭。

  因此,先有支付To B场景的发展,再有链上交易场景的爆发,其间竞争将十分激烈。比如USDT与USDC的竞争就充满了偶然因素。倘若没有硅谷银行事件,USDC很可能已取代USDT成为龙头。此外,USDC当前80亿规模的复苏与索拉纳生态的爆发密切相关,而USD1仅20多亿。我们看待行业龙头时,总是以上帝视角审视,往往认为其成功具有必然性,但梳理发展节点与路径会发现,偶然因素无处不在,格局随时可能逆转。未来竞争将愈发激烈,即便USDT如今占据强势地位,五年后它能否保持领先、USDC能否逆袭或滑落,均未知。可以确定的是行业总规模值得期待,但竞争态势将充满变数。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目前讨论的全是美元稳定币的竞争,但需要思考的是,未来稳定币是否只有美元稳定币?其他稳定币是否会参与竞争?这是一个重要的开放性问题。此外,未来在跨境支付领域,进出口贸易和大宗商品等场景中,占据主导的稳定币会是什么类型?

  泓君:我补充一个追问。现在大家谈到稳定币时,主要应用场景仍集中在交易所和链上,正如之前提到的,未来跨境贸易中稳定币也会有使用场景。稳定币能否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例如,美国的Venmo已支持稳定币转账给朋友,但即便持有稳定币,可能也不会随意转账至该平台。这需要从To C和传统消费视角切入,找到日常生活化场景。

  郑迪:持有稳定币的群体目前属于小众,主要是CEX和链上交易用户。对于第更大的生活场景——尚未持有稳定币的人未来能否参与稳定币支付,这个问题需要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看。

  在发展中国家,如拉美、非洲及土耳其等通胀高、货币贬值严重的地区,实际上已出现稳定币化甚至美元稳定币化的现象。当地人们虽非活跃交易用户,但钱包中普遍持有USDT或BTC,也希望能用这些稳定币进行线下交易。而更广泛的场景在于发达国家,其大量具备购买力的用户在跨境或境内支付时,是否能通过稳定币通道提升效率、降低摩擦成本?这就是我所说的无损支付场景:后台虽使用稳定币结算,但用户全程无需知晓稳定币的存在。

  泓君:也就是说,我可以像往常一样用钱。至于收到的钱是美元稳定币、欧元稳定币,还是现在的美元,其实都不重要。

  郑迪:是的,现在稳定币支付服务公司想做的正是无损嵌入现有金融体系,而非推翻它,以此提升支付效率。这种态度受到银行和支付机构的青睐。据测算,Visa和MasterCard卡组织的毛利可能下降5%-8%,收入减少20%-30%,但或许它们不得不拥抱这一趋势。当前的现在稳定币支付服务解决方案公司如PayPal、Bridge、连连数字等,它们推出的方案均围绕嵌入现有金融体系,无需教育用户。做生意最忌讳教育用户,而是应该从后台改造支付体系,逐步渗透、优化经济运行,最终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稳定币可能已主导全球后台支付体系。

  至于C端使用稳定币,需依赖AI Agent的高度发展。届时用户只需语音指令,Agent即可完成操作。就像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它们的底层技术很复杂,但用户只需知道它们快捷、便宜、能扫码支付即可。稳定币支付未来需达到这种效果,才能实现大规模推广。

  刘锋:我非常喜欢郑迪最后提到的观点:如果想真正拓展稳定币的使用场景,不应局限于是否需要使用加密货币钱包,而应设想未来普通人的每笔支付背后,可能都由稳定币完成清算,这才是关键突破点。更进一步看,在AI Agent的未来世界中,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稳定币,可能是最适合AI进行价值交互的支付载体,这种场景才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

转自:市场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这些电器“再降价也不要买”,已逐渐淡出中国家庭,建议及时止损

这些电器“再降价也不要买”,已逐渐淡出中国家庭,建议及时止损

装修秀
2025-10-18 11:30:03
中国公民若在日本遭遇不法侵害怎么办?

中国公民若在日本遭遇不法侵害怎么办?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10:18:06
第一个力挺中国的战友出现!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马使出一大绝招

第一个力挺中国的战友出现!只要日本敢出兵,立马使出一大绝招

心妍的家
2025-11-17 23:13:23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元朝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若没有元朝,中国将变成另一个分裂的欧洲

元朝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若没有元朝,中国将变成另一个分裂的欧洲

阿七说史
2025-10-28 17:45:45
只待2天!全红婵火速从北京飞回广州,去医院看望梁小静,姐妹情深

只待2天!全红婵火速从北京飞回广州,去医院看望梁小静,姐妹情深

乡野小珥
2025-11-18 07:31:38
正式确定!CBA争议外援回归,加盟山西男篮,携手张宁冲击总决赛

正式确定!CBA争议外援回归,加盟山西男篮,携手张宁冲击总决赛

体坛瞎白话
2025-11-18 11:14:11
中国有2600枚东风导弹,不够打一仗?美智库说实话:80枚就够受了

中国有2600枚东风导弹,不够打一仗?美智库说实话:80枚就够受了

阿校谈史
2025-11-18 12:39:22
霍尊宣布复出,前女友陈露紧跟发博: 又买热搜,那我也借个东风!

霍尊宣布复出,前女友陈露紧跟发博: 又买热搜,那我也借个东风!

玖宇维
2025-11-17 21:25:53
不断挑拨离间!孙颖莎忍无可忍,终于道出与王曼昱“真实关系”

不断挑拨离间!孙颖莎忍无可忍,终于道出与王曼昱“真实关系”

李侽在北漂
2025-11-17 16:31:35
纽约的老鼠,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加速进化

纽约的老鼠,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加速进化

三农老历
2025-11-18 09:05:30
3-2,85分钟绝杀,波兰将踢世预赛附加赛,莱万惊艳头球+妙传

3-2,85分钟绝杀,波兰将踢世预赛附加赛,莱万惊艳头球+妙传

侧身凌空斩
2025-11-18 06:08:33
暂停!“感受到中方态度的严厉”

暂停!“感受到中方态度的严厉”

观察者网
2025-11-18 10:04:03
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结局会如何?俄罗斯和美国看法一致​

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结局会如何?俄罗斯和美国看法一致​

寻途
2025-11-04 21:16:03
小伙自驾西藏,遇徒步女学生搭车,同行2天后,才知自己躲过一劫

小伙自驾西藏,遇徒步女学生搭车,同行2天后,才知自己躲过一劫

五元讲堂
2025-10-16 14:41:16
贵州省这一大会开幕,徐麟、张政出席并讲话

贵州省这一大会开幕,徐麟、张政出席并讲话

政知新媒体
2025-11-18 10:43:51
普京腾出手了!下一个要收拾的,为何是日本?

普京腾出手了!下一个要收拾的,为何是日本?

星辰故事屋
2025-11-18 12:19:22
不断挑拨离间!孙颖莎忍无可忍,终于道出与王曼昱'真实关系'

不断挑拨离间!孙颖莎忍无可忍,终于道出与王曼昱'真实关系'

墨语家
2025-11-18 10:44:10
疑似锁定北约将领,俄军没有犹豫,直接射了一发1000万美元的导弹

疑似锁定北约将领,俄军没有犹豫,直接射了一发1000万美元的导弹

闻识
2025-11-17 16:01:08
诗妮娜德国生活奢侈,丟“王后位”源于此,提帮功需防受牵连

诗妮娜德国生活奢侈,丟“王后位”源于此,提帮功需防受牵连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8 11:21:35
2025-11-18 14:23:00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1414681文章数 45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头条要闻

小伙和31岁女网友发生关系 婚礼上发现女方父母是演员

头条要闻

小伙和31岁女网友发生关系 婚礼上发现女方父母是演员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教育
旅游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教育要闻

超市打折背后的秘密:方程求进价很轻松!

旅游要闻

秋假大军,忙坏米老鼠和哈利波特…细解京沪两大主题乐园之各有千秋

手机要闻

一加李杰透露Ace 6T搭载8开头大电池+ 100W快充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