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话题挺火:中国拥有2600多枚东风系列导弹,有人却说“不够打一次战役”。这话听起来离谱,但美国兰德智库却曾出具报告称——对付关键目标,80枚东风导弹就足以让任何对手承受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是真的吗?
![]()
现代战争早就不像二战时期那样狂轰滥炸。东风家族包括近程战术导弹、中程反舰弹道导弹、洲际战略导弹,分工明确。比如东风-21D专打航母,被称为“航母杀手”;东风-26能覆盖关岛,兼具核常兼备能力;东风-17乘波体弹道导弹,现有反导系统极难拦截。
美智库推演显示:若在区域冲突中集中使用80枚先进型号,足以瘫痪敌方核心基地、港口、指挥中心。举个例子,10枚导弹饱和攻击一个机场,跑道、机库、油库全毁,作战能力瞬间归零。这种“点穴战”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毁伤效率。
![]()
中国维持如此规模的导弹库,根本逻辑是“区域拒止/反介入”——让外部势力不敢轻易介入周边冲突。2600枚导弹意味着可以同时覆盖多个战略方向:台海、南海、东海,还能预留充足数量进行二次反击。
更重要的是导弹的生存能力。我国导弹多以机动发射为主,藏于山林、隧道,战时随时机动,对手难以一次性清除。相比之下,固定发射井为主的导弹部队需要更多数量维持生存力。
其实看看战例就知道:2020年阿塞拜疆用无人机和导弹精准打击亚美尼亚装甲部队,几乎“点谁谁死”。现代战场发现即摧毁,导弹的作用是开局定势。
![]()
兰德报告提到“80枚就够受”,其实算的是经济账与心理账:
1枚东风-21D造价约2000万美元,而1艘航母价值百亿美元,配属舰队更超百亿。哪怕10枚换1艘航母,都是稳赚。
集中打击节点目标(如指挥部、雷达站、电力系统),能让敌方作战体系瞬间瓦解。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发射288枚战斧导弹就打瘫了伊拉克防空。
导弹攻击没有预警时间,突防率高。一旦齐射,防御方根本来不及反应。
![]()
2600枚东风导弹不是用来“洗地”的,而是编织成一张覆盖西太平洋的精确打击网。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阻止战争的关键——让你知道动手必付出代价。
导弹数量的意义不在于全部打出去,而在于让敌人相信,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命中,他们也承受不起。
现代战争拼的是科技、体系与智慧,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中国火箭军的底气,早已写在那些让对手忌惮的导弹型号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