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爆发的甲午海战虽然在规模上远比不了后世的诸多大海战,例如对马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等,但对海军技术发展和海军战略/战术的影响一点都不小。当时各国海军从这场战争中总结出不少经验教训,除了之前文章提到的“大口径舰炮无用论”,还有“战舰装甲过厚论”等。尽管这些经验教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未必正确,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是宝贵的经验总结,对各国海军装备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今天跟大家说说“战舰装甲过厚论”是怎么回事情。
“威严”级战列舰
其实在蒸汽战舰的早期,战舰装甲防护走的是重点防护思路,跟二战时期的重点防护思路差不多。早期铁甲舰/战列舰的装甲非常厚,例如大家熟知的“定远”级铁甲舰,其铁甲堡厚达12~14英寸(305~356毫米),而英国“君权”级战列舰的主装厚达18英寸(457毫米),至于其他各国海军的铁甲舰/战列舰装甲也非常厚,采取这么的厚的装甲目的是为了抵御敌方大口径舰炮的轰击。
PS:二战时期日本“大和”级超级战列舰的主装不过18英寸,可“大和”级满载排水量接近73000吨,而“君权”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才15000多吨。
“富士”级战列舰
甲午海战时期的大口径舰炮的理论穿甲能力还不错,例如克虏伯260毫米/35倍径舰炮,炮口初速550米/秒,理论上在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574毫米厚的锻铁,2000米距离可以击穿512毫米厚的锻铁。法国的320毫米/38倍径加纳炮,炮口初速700米/秒,穿甲弹重达450公斤,号称在2000米距离可以轻松击穿“定远”级的侧舷装甲带。“定远”级的305毫米/25倍径舰炮,在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494毫米厚的锻铁,在2000米距离可以击穿433毫米厚的锻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穿甲深度都是理论值,虽然各军火商在推销舰炮的时候有现场测试,但实战数据没有。因为实战有诸多因素影响穿甲能力,不像靶场上可以提前安排妥当,甚至不排除为了推销舰炮有作假的成分。1894年的甲午海战正好是一个绝佳的观测机会,当中日双方舰队厮杀时,附近有多国舰队(例如英国远东舰队全程围观)都在测量相关数据。战后的数据分析证实大口径舰炮的穿甲能力跟理论值出入很大,例如日舰的320毫米舰炮曾经命中过“定远”号的侧舷装甲带,但穿甲深度只有3~4英寸。再如“定远”级铁甲舰的305毫米舰炮,命中多发也无法击沉一艘日舰。
“老人星”级战列舰
既然大口径舰炮穿甲能力这么弱?那就没必要为战舰配备太厚的装甲,甲午海战后英国在设计建造新型战列舰时,立即调整了装甲厚度。英国第一代一等战列舰“君权”级,其主装厚度达到18英寸,第二代一等战列舰“威严”级的主装厚度直接腰斩,由18英寸(457毫米)降低到9英寸(229毫米)。虽然技术革新带来装甲防护能力的提升,哈维装甲比之前的钢面装甲防御更好。根据英国1915年炮术手册,15英寸锻铁=12英寸钢面铁甲/镍钢=7.5英寸哈维钢=5.75英寸克虏伯钢。折算下来,装甲厚度还是降低了。
降低装甲厚度同时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同等装甲重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主装宽度,也就是增大了防护面积,整体防护能力反而得到提升。早期铁甲舰/战列舰的一个缺陷就是主装太窄、次装太薄,别看主装很厚,但抗打击能力并不强,敌方可以通过攻击水线附近的次装来达到重创/击沉的目的。像日本的“富士”级战列舰就是这种缺陷的典型,虽然花费了巨资,但设计上就是主装太厚导致宽度不够,次装太薄(只有102毫米,还不是哈维装甲),并且艏艉也缺乏垂直防御。
“无畏”级战列舰
PS:“富士”级战列舰还有一个大缺陷,就是主炮不可靠。其配备的305毫米/40倍径主炮虽然是英国最新式的大口径舰炮,但是炮弹引信有问题,因此英国海军自己不装备。炮弹引信有问题,导致的问题很严重,例如炮弹炸膛!“富士”级主炮的炮弹引信问题直到日俄战争前夕才解决。
此外,英国海军在研制“老人星”级战列舰时,甚至将主装降低到只有6英寸(152毫米),比装甲巡洋舰的主装都要薄,例如日本的“浅间”级装甲巡洋舰的主装为7英寸(178毫米),其他各国基本上也差不多。原因很简单,既然大口径舰炮这么不靠谱,那就把装甲厚度减下来,用来加强其他部位。
战列舰降低主装厚度、增大防护面积的思路,在十年后的日俄对马海战也得到证实,海战中上百门的305毫米舰炮都未能直接击沉一艘战列舰,沉没的战列舰基本上是被鱼雷补刀沉没的。日俄大海战后也推动了炮弹科技的发展,为了击沉敌舰,必须研制更强的炮弹——这就是被帽穿甲弹!蒸汽轮机应用、炮弹装填技术革新、火控系统发明等综合在一起,才出现了革命性的战舰——无畏舰,开启了“巨舰大炮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