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从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后便停止了外购舰船,因为清廷停止拨款,到1891年又停拨器械弹药款项。后来甚至连北洋水师每年的维护费用也不能保障,需求200万两白银,实际只能到款一半,也就是100万白银。这是后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不敌日本海军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从理论上讲,如果继续给北洋水师拨款的话,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又会添加哪些军舰呢?
“伊伦娜”级防护巡洋舰
首先继续拨款也是基于当时的财政,不能简单拿甲午战争后2亿两白银的赔款说事,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普法战争后法国向德国赔偿了50亿法郎,但是普法战争前让法国政府拿出50亿法郎来加强军备,这可能吗?就算甲午战争前清廷同意继续扩建北洋水师,规模也有限,军备目标也就是日本海军,最多算上俄国远东舰队。但是,甲午战争前俄国远东舰队规模有限,综合实力没比北洋水师强多少。
所以以日本海军为军备目标的可能性最大,清廷继续拨款额度也将是基于这个目标,一下子采购一个大舰队、走向世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在1894年日本海军采购“富士”级战列舰之前,日本海军比北洋水师强的地方是拥有吨位更大、数量更多的防护巡洋舰,还有在152毫米、120毫米速射炮方面,北洋水师有预算的话也是先增强这两个方面。
“白朗古·恩卡拉达”号防护巡洋舰
由于日本海军的“松岛”级(标准排水量4280吨)、“浪速”级(标准排水量3650吨)在吨位上远大于北洋水师的防护巡洋舰,北洋水师采购新防护巡洋舰时,吨位上至少会在4500吨,甚至是5000吨级别。采购对象应该还是英、德两家,其他国家的可能性并不大,虽说当时意大利舰船设计理念超前,但让李鸿章去采购意大利军舰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至于采购数量,大概3~4艘,2艘是最起码的。
可供参考的采购原型,德国海军在19世纪80年代末服役了“伊伦娜”级防护巡洋舰,满载排水量5027吨。采购德国军舰的话,应该就是“伊伦娜”级定制版,不过火力上会加强。以北洋水师的保守性看,全速射炮型防护巡洋舰可能性不大,估计主炮还是采用大口径后膛炮,两舷耳台布置速射炮,例如前后各一门260毫米/35倍径主炮,两舷各部署5门150毫米/35倍径速射炮,另外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小口径速射炮和鱼雷。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如果是采购英国阿姆斯特朗防护巡洋舰的话,可以选择的原型较多,理想化的是为智利海军建造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白朗古·恩卡拉达”号满载排水量4568吨,航速22.8节,配备2门203毫米/40倍径主炮(速射炮型)和10门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比日本海军的“吉野”号还要强大。当然订购“吉野”型也是上选,如果是订购“默西河”级放大版的话,也可以,火力上也很强(需要把后膛炮换成速射炮),但航速上会吃亏一些。“默西河”级配备2门203毫米主炮和10门152毫米副炮,但都是老式的后膛炮,北洋水师定制的话,把主要火力换成2门203毫米/40倍径主炮(速射炮型)和10门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即可。
不过从北洋水师的采购历史看,即使买英国军舰,也大概率会配备德国舰炮,毕竟可以统一后勤。综合起来看,北洋水师会增加3~4艘满载排水量4500~5000吨级别的防护巡洋舰,各配备2门260毫米/35倍径主炮和10门150毫米/35倍径速射炮。这样一来,在防护巡洋舰领域可以压制住日本海军。同时对北洋水师原有舰船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技术升级,增添150毫米/120毫米速射炮,这样可以显著提升老舰战力。并且有预算的话,后勤补给也会得到明显改善,至少不会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在得知日本采购“富士”级战列舰的消息后,北洋水师大概率会订购德国“勃兰登堡”级战列舰,配备6门283毫米主炮(4门40倍径+2门35倍径),火力上强于“富士”级的4门305毫米主炮。加上“富士”级的主炮炮弹引信有问题,装甲防护有明显缺陷(次装太薄、舰艏艉缺乏垂直防护),“勃兰登堡”级的胜算很大。两艘“勃兰登堡”级的费用,清廷还是拿得出来的。
不过这样一来,甲午海战也就打不起来了,至少不会在1894年开打。后续就是双方继续军备,直到其中一方撑不下去。时间拖久了,随着沙皇俄国不断加强其远东舰队,历史很可能会演变成另一个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