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五点,83岁的日本老人松下赤熙人还在便利店上夜班。对他来说,只有夜班工资才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现在每天80美元的收入虽然不多,却能让他离还清房贷的目标稍微近一点。这位老人拼命工作还贷的经历,正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房奴”群体的真实写照。
二战后,日本不像其他战败国那样割地赔款,反而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崛起。1951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日本被纳入美国亚洲战略体系,这种依附关系给日本带来了三大发展机遇:工业基础保存完好、获得20亿美元经济援助,还有无需承担巨额军费的轻装上阵发展模式。到1977年,日本军费占比仅0.88%,可要知道是1944年可是高达98.9%,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这为经济重建提供了充足资源。
![]()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作为美军后勤基地,获得了30多亿美元的特需收入,军工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后,日本确立“贸易立国”战略,80年代在汽车、光学仪器等领域全面超越欧洲,钢铁、造船业更是让美国难以抗衡。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占全球50%,GDP跃居世界第二,短短几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房地产市场陷入疯狂。80年代,土地价格相比战后初期暴涨了1万倍,东京帝国广场每平方英里的地价超过了加州全境,在巅峰时期,日本土地总价值甚至能买下4个美国。媒体大肆宣扬“土地稀缺论”,全民都卷入了炒房热潮:企业靠倒卖土地赚取暴利,民众贷款买房坐等升值,奢侈品消费也急剧增加,20世纪90年代日本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68%。1987年,政府还把购房利率从5.5%降到2.5%,推动股市和楼市一起上涨,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创下39000点的历史最高纪录。
![]()
然而,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出口受到冲击的日本试图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大量过剩资本涌入楼市和股市。1989年到1990年,日本央行连续加息到6%,同时收紧信贷政策。家族企业率先抛售资产离场,房地产价格暴跌:核心区域跌幅达80%,三四线城市也有50%。1994年,建筑业合同金额还不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银行坏账高达数十万亿日元,建筑业陷入瘫痪。大量“房奴”背负着几十年的债务,自杀率大幅上升,社会消费降级,奢侈品变得和地摊货一样。
![]()
这场房地产泡沫破裂,让日本经济停滞了十年之久,后来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经济更是不断失血。历史告诉我们:当楼市脱离实体经济,成为投机工具时,所谓的繁荣最终只会带来灾难。有意思的是,有两类人在这场危机中得以幸免:要么是那些看透经济规律的聪明人,要么是本来就住在廉租房里的普通民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