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创新药市场非常活跃,尤其是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出现了明显涨幅。
2025年初至今,已经有超过30家药企股价实现翻倍,尤其是信达生物市值超过1200亿港元,三生制药市值突破500亿港元。
然而随着资金快速活跃之后,港股创新药赛道也出现了资金短期兑现的情况,各大创新药企业本周纷纷出现回调。
自上周五高点以来的六个交易日时间里,百济神州短线跌幅达到11.69%,药明生物短线跌幅达到13.15%,石药集团短线跌幅达到15.80%。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作为港股市场上创新药权重最高的行业指数,近期高点以来的整体跌幅也达到了9.84%。
那么对于年内持续强势的创新药来说,近期短线下跌到底是持续性下跌行情的开端,还是纯粹的短线回调呢?
对于创新药未来行情走向的可能性,我们其实看一个指标就可以了。
那就是市盈率。
市盈率指的是上市公司每股市价除以每股盈利收益的比值,通常用来作为对比上市公司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的常用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处于高估阶段,当前市场价格有泡沫,无法长期维持高价。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详细看看港股创新药的市盈率是否也处于高估状态。
首先,我们先看创新药行业的整体市盈率情况。
我们还是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代表创新药行业,毕竟在整个市场就数它的成分股创新药企业的权重占比最高,非常有代表性。
港股通创新药当前的市盈率为30.65倍,绝对数值看起来还是挺高的,不过是否真的偏高还要看相对位置。
该指数启用于2021年11月18日,从近五年的历史数据统计来看,目前的市盈率处于17.34%的百分位位置。
从这个百分位位置来看,指数的市盈率虽然不敢说绝对低估,但基本来看还是处于相对偏低的低估阶段。
![]()
其次,我们看几家典型创新药企业的市盈率。
看过了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市盈率以后,我们再看看具体创新药企业的市盈率情况。
作为创新药行业指数,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可以视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完全可以作为市盈率的观察对象。
目前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是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瀚森制药、再鼎医药和金斯瑞生物科技。
![]()
在这些权重股中,处于盈利阶段、市盈率能够有参考价值的是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三生制药、瀚森制药和金斯瑞生物科技。
截至6月20日,它们的市盈率分别是27.06倍、24.77倍、19.52倍、22.11倍、35.27倍和1.37倍。
可能大家觉得20-30倍左右的市盈率挺高的,毕竟市场中市盈率低于10倍的龙头企业也有很多,招商银行更是低到7.78倍。
其实,前期市盈率普遍偏高,这也是创新药行业的特征之一。
我们以药明生物为例,2022年之前五年时间里的市盈率基本保持在100倍以上,长期处于高市盈率阶段。
随着前几年,生物医药行业处于市场低迷阶段,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明显下跌,公司市盈率才逐步下降到53倍、35倍和24倍。
整体来看,除了金斯瑞生物科技市盈率过低以外,其他五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基本和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当前市盈率处于相当水平。
因此,虽然几家龙头企业的市盈率绝对数值不低,但和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一样,在整体历史数据排行中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当然,市盈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肯定会随着市场价格和企业净利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创新药的市盈率后期会向哪个方向变化呢?
如果我们假设创新药企业的市场价格接下来保持不变,那么市盈率的变化方向只需要观察企业净利润的预期变化就可以了。
各大创新药企业前段时间都已经公布了2024年年报,相比去年同期来说,行业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因为各大成分股整体利润的改善,指数市盈率还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情况。
从4月3日的58.09倍快速下降到4月9日的24.46倍,下降幅度高达57.89%,去除期间市场价格下跌18.12%的影响因素,净利润改善的影响非常明显。
![]()
由于港股市场不像A股那样必须4月份强制披露今年的一季报,我们暂时无法直接看到创新药企业今年的业绩表现。
不过,临床突破、BD(商务拓展)大单和政策等方面持续出现利好消息,也在侧面验证创新药业绩有进一步改善的预期。
首先,创新药研发进入快车道。
2025年5月末召开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共有来自中国的73项口头报告,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整个会议期间,共有184项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管线相关研究入选,89项来自中国,约占总体的48.4%。中国企业发布双抗研究约34项,占整体双抗研究的比例约49%。
中国候选药物在实体瘤、血液瘤等关键治疗领域也持续带来令人感到惊喜的临床数据。一系列数据都在显示,国内创新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其次,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持续出现。
机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到2025年6月8日,国内创新药领域对外合作与许可的交易首付款已经超过25亿美元,总金额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实现全球化布局的战略突破,多家创新药企连续出现重磅BD(业务发展)交易,甚至还有三生制药和辉瑞超过60亿美元的“超级大单”。
根据双方的授权协议,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
第三,政策大力支持。
2024年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正在各地加速落地。
6月16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征求意见稿提到,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进一步支持创新药研发。
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系统性政策支持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为行业未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都会成为促进创新药企业业绩改善的利好因素,上市企业的市盈率也会随之下降,估值优势也会进一步显现。
因此,虽然创新药由于资金兑现出现了短线下跌,但是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行业整体估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依然值得重点关注。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