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15期 | 总第15期 | 养老服务专题
关注热点
提升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推动普惠养老服务进社区
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对外公开发布,明确要求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该意见还要求,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增量资源向社区倾斜,增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热点微评
本次发布意见中明确要求“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这一指标直指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痛点。失能老年人护理是养老服务刚需,也是养老机构的核心功能。民政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政策,逐步提升护理型床位比例。2017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30%。2020年,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护理型养老床位发展与监测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发展护理型养老床位是今后机构养老服务发展重点,并明确到2025年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55%。2022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强调,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根据民政部新闻发布会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了62.2%,但仍与刚性需求存在显著缺口。将护理床位占比提升至80%,既能够引导养老机构功能的优化升级,也提升了照护失能老人的能力。
在机构功能提升的同时,意见同步推动“普惠服务增量资源向社区倾斜”,家庭养老床位成为破解居家失能照护难题的重要举措。2025年2月实施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是首个关于家庭养老床位的行业标准,明确了服务对象为轻度及以上失能老人,要求通过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和上门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在184个地区建成35.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将机构服务延伸至家庭场景。
当前正处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提高失能失智老人服务供给规模和普惠化程度,可以帮助更多家庭走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也是应对深度老龄化的应有之义。护理型床位的增量、普惠服务的推进、家庭床位的推广,需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家庭及社会的各方协同机制,让专业化服务可及且可负担。
1.广西:部署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工作
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用好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进一步做好对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的补助工作,推动集中照护服务政策更多更公平惠及经济困难老年人,构建可持续、可推广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模式和保障机制。
2.北京西城:大栅栏街道探索创建全国首个老年健康照护社区
6月5日,西城区再添民生服务创新实践。大栅栏街道“红栏聚力 健康领航”创建老年健康照护社区启动仪式在护国观音寺举行。活动现场发布的《大栅栏街道老年健康照护社区建设方案》提出,以前门西河沿社区为试点,以001号健康照护师服务驿站为枢纽,构建“4×4健康照护魔方”——通过健康管理、照护培训、优品推介、康复护理四维功能矩阵及16项服务模块的立体联动,实现老年健康服务在胡同里的“毛细血管式”覆盖。
3.甘肃:规范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管理
6月12日,甘肃省民政厅出台《甘肃省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等内容,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管理办法》指出,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是依托省、市、县三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入住老年人能力状况为测算标准,根据实际收住人数,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的补贴资金。补贴对象须为全省范围内依法登记并正常运营一年以上,并且在民政部门备案、纳入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养老机构。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养老研究中心
养老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老龄政策进步,搭建行业实践创新平台,孵化公益项目及社会企业。提供战略咨询、项目孵化及评估、人才培训及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打造中国老龄事业及产业的知识支撑体系。
邮箱:er@bnu1.org
电话:+86 10 58801928
与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请扫描二维码或留言
微信号:lijing1467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编辑:张兆文哲
文章来源:养老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