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长春城头的抉择
1948年10月17日,长春守将曾泽生率滇军60军2.6万官兵阵前起义。这支前身为龙云嫡系、抗战时期血战台儿庄的劲旅,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倒戈,直接导致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率新7军投降。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支起义部队从旧军队蜕变为志愿军王牌的过程,远比战场倒戈更为惊心动魄。
![]()
曾泽生带领滇军60军在长春起义
一、起义部队的改造困局
1948年时的60军,三股势力的角力,一是旧军官体系,60军保留着滇军传统的“三杆枪”(烟枪、步枪、裙带枪),将校多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营级以上军官84%有吸毒史;二士兵中31%是被抓壮丁,45%是云南少数民族子弟,普遍存在“吃粮当兵”思想;自1938年起中共在滇军建立的秘密支部,此时仅掌握3个连队。
1948年11月进驻吉林九台后,部队连续发生恶性事件。仅11月就发生127起抢夺群众财物事件,最严重时整连士兵携械逃亡 。卫生队女兵遭调戏,政工干部被殴打等事件频发。
二、三大改造工程
从1948年12到1950年6月,我军对60军进行了三大改造,一是组织净化;二是思想重塑;三是战火淬炼。
组织净化工作从1948年12月开始直到1949年3月结束,这阶段取消了原60军原有6个师建制,缩编为3个师(148、149、150师),遣散老弱病残1.2万人,其中吸毒人员强制送戒毒所。从东北军区抽调418名政工干部(云南籍为主,包括后成为开国少将的徐文烈将军),平均每连配备2名指导员;实行“双主官制”,军事主官留用旧军官,政治主官由我军干部担任;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经济民主(伙食费公开),清洗特务分子:查出军统潜伏人员43人,中统12人。
![]()
徐文烈(1909—1976),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人,开国少将,第50军首任政委
思想重塑阶段从1949年4月到1949年8月结束,这阶段以诉苦运动、阶级启蒙、文化扫盲为主。诉苦运动在徐文烈(改造总指挥)主导下,开展“三查三整”,查阶级(清理地主子弟军官),查思想(批判雇佣军观念),查作风(整治军阀习气)。典型事例如士兵杨树云控诉团长私吞阵亡士兵抚恤金,引发全团声讨。 阶级启蒙,组织士兵们观看《白毛女》《血泪仇》等剧目,开展“谁养活谁”大讨论,打破“吃粮当兵”传统认知。开设夜校扫盲班,3个月内使文盲率从78%降至42%,编写《新战士识字课本》,将军事术语与政治教育结合。
战火淬炼,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经过上俩阶段改造的50军在1949年11月参与解放重庆,并对战国军中央军,其中149师歼灭蒋军127军,用实战检验改造成果。后又在在凉山地区粉碎国民党残余势力,俘虏匪首龙云武,通过剿匪实现“战场整训”,淘汰动摇分子。
三、脱胎换骨的铁证
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滇军60军已经脱胎换骨。 在兵力构成、部队党员比例、装备水平等方面有了质的改变。1948年10月起义时总人数为2.6万人 ,党员比例只有0.3% ,武器装备中美械占30%、日械50% 。到1950年10月入朝前总人数3.4万人 ,其中38% 为党员,武器装备中苏械占60%,日械则完全淘汰。
朝鲜战场表现,1951年1月到3月,50军与38军一起在朝鲜汉江南岸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阻击战,并因此一战成名。在这场阻击战中,50军坚守阵地50昼夜,伤亡率高达63%,创造单日歼敌纪录(149师445团1天击退美军23次冲锋)。在战场上,无一人叛逃(对比同期起义的国军部队平均叛逃率12%)涌现特等功臣王长贵等127名战斗英雄。
![]()
白云山之战,歼敌1400多人,50军149师447团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
汉江阻击战
另外,曾泽生率领50军先后两次入朝作战,功绩有目共睹,曾创造了5个“最先”:
即最先以步兵歼灭成建制英国皇家坦克营;此战共消灭了英军第29旅皇家来福枪第57团一部和英军“皇家重坦克营”; 炸毁敌坦克、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敌200余人,俘敌少校营长以下227人。
![]()
最先指挥部队攻入汉城;志愿军司令部将“汉城第一军”的嘉奖令给了第39军。第39军一支侦察兵分队进入汉城时,并不知道50军已经先入城了,所以直接用电台和军里汇报战果,军部又随即上报给志愿军司令部。具后来经核实考证,才坐实了第50军才是真正的“汉城第一军”。
![]()
第50军部分军师领导在汉城兴国寺
![]()
志愿军攻入汉城
50军148师442团1营因为没有电台,攻入汉城的消息是打完仗后逐级上报的,所以有了时间差,耽搁了上报时间。具后来经核实考证,才坐实了第50军才是真正的“汉城第一军”。
最先把美军追击到水原以南的乌山;第三次战役中,50军和友邻部队攻占汉城后,继续向南追击,连续攻克杲川、军浦场、水原,一直最远攻击到距离37线22公里左右的金良场里以南。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攻击最远、最靠近37线的一次。
最先在汉江以南在美军强大攻势下顶住了进攻,经受了严峻考验。
1955年4月,第50军从朝鲜撤军回国。第50军在入朝作战的期间,广大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1.4万人,有1个团、6个连、11个班、7个组获荣誉称号,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尾声:淬火成钢的传奇】
从长春起义时的“三杆枪”部队,到汉江岸边的“地表最强防御部队”,50军的涅槃之路看到了淬火成钢的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