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每年的端午节,母亲总要包粽子给我们吃。今年母亲工作忙,这个差事自然而然落在了我的身上。别看我已是当了妈妈的人了,可包粽子这事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为了让大家能够在端午节按时吃上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提前一个星期就进入了角色。
先从市场上买回原始配料用的江米、红枣,把江米泡在一个大塑料盆里,放在阳台上。如今粽子的品种五花八门,花生、豆沙、肉沫都能充当配料,但家里人独爱传统的江米红枣粽,那熟悉的味道里藏着岁月的记忆。
接下来的几天,工作之余,我像个好学的小学生,追着单位里有经验的同事问东问西,哪儿的粽叶好,哪儿的马莲韧性足,包粽子又有哪些诀窍,我都一一记在心里。
一切准备就绪,端午节前一天清晨,我挎上菜篮子直奔菜市场。不一会儿,菜篮子里就躺满了新鲜碧绿的粽叶和马莲,淡淡的粽香萦绕鼻尖,沁人心脾。
回到家,厨房瞬间热闹起来。盛着煮好粽叶和马莲的小铁锅、泡了几天的江米的大塑料盆、装红枣的小盆、放粽子的不锈钢锅……大大小小的锅碗瓢盆围着我摆了一圈。4岁的儿子也搬来小板凳,坐在一旁凑热闹,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期待。看着这阵仗,我心里直发怵,像要上战场的新兵,没一点底气。
刚开始包粽子,我手忙脚乱。粽叶在我手里一点也不听话,费了好几片,马莲也被拽断了几根,好不容易包出一个,歪歪扭扭,既显瘦弱又没棱角。这时,儿子在一旁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包的粽子真好看。”那小模样,让我又感动又想笑。
随着不断重复,我的手法渐渐熟练起来。慢慢地,不锈钢锅里盛满了一个个饱满可人、棱角分明的粽子。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儿子早就等不及了,在一旁不停地嚷嚷着要吃,还时不时拿起一个粽子佯装咬一口,馋得直咽口水。我何尝不是呢?肚子里的馋虫也被勾了起来,赶紧把锅放到火上煮。可妈妈说过,粽子煮得越久越软糯香甜,再急也得等上一个多小时。
中午睡醒,一阵浓浓的粽香从厨房飘来。我和儿子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锅里,一个个粽子轻浮着尖细的叶尾,静静地躺在清水里,碧绿的粽叶裹着白白的糯米,可爱极了。轻轻咬一口,江米软糯粘牙,红枣酸甜可口,粽叶的清香在舌尖散开,直甜到心里。再看儿子,也不怕烫了,大口大口地吃着,那狼吞虎咽的模样,比吃他最爱的旺旺仙贝还起劲。
![]()
捧着自己包的粽子,我忽然明白,这小小的粽子里,包着的不只是糯米和红枣,更是浓浓的亲情与温暖。原来,传承的不仅是包粽子的手艺,还有那份对家人的爱。
包粽子为啥用马莲草
随处可采,成本低
村里哪家的房前屋后都会有一丛长得郁郁葱葱的马莲。田间、垄上、溪边、路旁,随处可见这种茂盛的马莲草。马莲绿盈盈的叶子不能立刻用,而是要等它长到秋末,把叶子割下来晾干储存,等来年用它捆粽子时,只须泡透、泡软即可。
环保结实,还有清香味
马莲草包粽子,任怎么撕扯都不易被拉断,包好的粽子再怎么煮也不会破裂。而且,马莲本身的清草香味,同粽子一起煮时,让糯米更添香味。
马兰花开二十一
六零、七零后,是不是小时候跳皮筋要唱这首歌:
跳皮筋,我第一
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这是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声音
这朵马兰花也永远在岁月里盛开
千年不死草
大唐诗人王之涣当时受到宰相张九龄的赏识,被擢拔到衡水县做主簿。他临行前去拜谒恩相,看到相府门前有一簇马蔺草,见景生情,随即说“此草不贪肥水,千载长青,我也一定像这马蔺草一样,在仕途中永葆文人的清正本色”。于是,亲手移了一株带到任上,栽种在宝云寺。由此马蔺又被人称之为“千年不死草”。
马莲草的叶子韧性好,在农村,用来捆扎秧苗、草垛都是特别好的材料。
巧手的人还用马莲草编出蚂蚱、蜜蜂等,用有限的材料为孩子们编出玩具来。
马莲草还可以编筐子、草提篮、草鞋、坐垫、门帘等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这回你就知道它的用处有多大了吧?
怪不得古代诗人们为它写下诗篇:
山行即事·篮舆破晓入山家
(宋 )高翥
篮舆破晓入山家,独木桥低小径斜。
屋角尽悬牛蒡菜,篱根多发马兰花。
主人一笑先呼酒,劝客三杯便当茶。
我已经年无此乐,为怜身久在京华。
在我们身边
有很多极易被忽略的“冷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