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小学的成绩有欺骗性,意思是成绩好的娃,不算真的好,到初中掉队的有不少,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实,这种现象更多的出现在低年级,那些经常考双百的真不值得高兴,因为这时的成绩水分大,到高年级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那么,小学几年级开始,成绩就不再有欺骗性呢?
1、只要你不让娃去辅导班,不让他提前学,那他的成绩任何时候都没有欺骗性。没提前学过没上过培训班的娃,成绩的好坏全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反映。
2、有去辅导班有提前学的娃,成绩好你就要警惕,补课这个口子一开,很多孩子基本就离不开补课了,课外班一停掉,成绩马上就会掉下来。
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小学成绩好有欺骗性,但成绩差是一点欺骗性都没有。
3、特别讨论一下男孩子,确实有个别男孩子前面成绩不怎么样,比如四年级前成绩都不行,四年级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成绩就上来了。
但如果到六年级,成绩还不行的,初中能起来的概率比较小。
有没有到初中才“开窍”的?
有,但别指望那个人是你家娃,为什么?因为小学不开窍,到初中考开窍逆袭的,百分之一的概率,那你认为凭什么这百分之一会落到自家娃身上?
4、有说三年级是分水岭的,有说四年级是分水岭的,但我认为小学的分水岭其实是五年级,前面四年最重要的是抓习惯,把习惯抓好了,到五年级就能冲上去。稳住了五年级,六年级面对小升初,能冲上去的几率非常大。
相反的,前面四年习惯没抓好,五年级大概率要掉下来,五年级一旦掉下去,六年级就会非常难。
习惯有哪些?
写作业习惯:不拖拉磨蹭,不边写边玩,不边写边说话,不边写边吃东西,要能坐得住,认真专注。
数学习惯:要精准计算,1-4年级重中之重就是抓计算,每天都要坚持练,练到又快又准;课内学习没什么问题,再去练练难题,练练浅奥这些,抓一抓思维。
英语习惯:大量输入和输出,做足了启蒙,像以前孩子学方言一样,每天坚持听和说,能做到这一点,娃的英语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语文习惯:先抓晨读,提升语感;再抓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娃的语文成绩大概率会在小学六年级结束后定型,到了初中大部分人都得吃老本。
初中是理科的天下,作业又多,根本没时间去积累语文的,所以小学尽可能多下功夫,到初中后语文就是孩子手中的一张王牌。
其中阅读量的积累是重中之重,不仅要泛读,还要精读,多读历史、科普、名著、中外文学、国内外获奖图书等等。
其中历史和名著类的要重点精读,只有读一些有深度的书,孩子的思想层次才会得到升华。天天读一些口水书,趣味书,没营养的漫画书,读再多都写不出一篇好作文。
这些习惯抓好了,孩子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好;相反的,习惯不好,即使再聪明的孩子,也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