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李婶蹲在菜园摘豆角,腰直起来时“咔”响了一声。
村里张大爷每天扛百斤玉米,说歇着比干活心慌。城里王奶奶带俩孙辈,凌晨三点还在冲奶粉,黑眼圈比路灯还重。
上有九十岁的爹要喂饭,下有三十岁的儿等帮忙带娃。
六十岁的人,骨头软了,担子却硬得像石头。
“人到暮年,力不从心”,这不是偷懒,是肉身喊停。张叔去年挑水闪了腰,躺了三个月,儿子请假陪床花了两万多。
王婶摔了一跤,孙子吓得直哭,她咬着牙说“不疼不疼”。身体是老本,可老本薄了,经不住折腾。
有人说“六十岁就该享清福”,可地里的麦还没割,孙子的学还没接。“树欲静而风不止”,风里裹着责任,裹着习惯,裹着怕被需要的慌。隔壁赵奶奶退了带孙的活,儿媳起初埋怨,后来发现娃自己会吃饭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帮多了是拐杖,帮过了是锁链。
刘大爷学钓鱼后,晒得黝黑,可逢人就笑:“比蹲家生闷气强!
”晨起看麻雀啄米,傍晚和老伙计唠嗑,这样的日子,贵过金镯子。有人总说“再拼两年”,可拼到哪年是个头?六十岁的张姨报了广场舞班,跳得气喘,却说“这才叫活着”。
“该吃吃,该喝喝”,不是没追求,是把自己当回事。村里调研说,60岁以上还干重活的老人,十有六七腰腿疼。
城里统计显示,帮子女带娃的老人,睡眠差的占了八成多。
不是老人不愿歇,是怕歇了,家就转不动了。
可赵叔歇了半年,儿子学会了修水管,儿媳学会了做早饭。“采菊东篱下”难吗?不难,难的是放下“我必须行”的念头。
王奶奶把带孙的活分给闺女,自己每周去公园听戏,孙子见了她更亲。适可而止不是逃避,是给生活留条缝,让阳光照进来。六十岁后,最该富养的,是自己。
喝口热茶不浪费,看场电影不奢侈,这是活了一辈子的底气。点关注,下期聊聊“帮父母松肩,子女能做哪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