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孔祥林
父亲节的柔光漫过岁月的窗棂,作为孔子七十五代嫡孙,我的思绪沿着家族血脉溯流而上。从戍边殉职的曾祖父,到笔耕不辍的祖父,再到戎马半生的父亲,三代人的背影在时光中交织成巍峨山脉,既承载着孔氏家族的千年文脉,更镌刻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大义。
曾祖父孔宪礼,以忠勇为笔,在历史长卷上书写浩然正气。清朝年间,一纸皇命将他从齐鲁大地调往四川甘孜州任知县。彼时边疆局势复杂,他深知戍边镇反责任重大,毅然踏上征途。在任期间,他夙兴夜寐,案牍劳形,每一个案件都亲自勘查,每一项政令都关乎民生。他的身影穿梭在村寨之间,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一寸土地。最终,这位心怀天下的儒吏,倒在了日夜操劳的办案桌上,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成为孔氏家风中“忠”字的最好注脚。
祖父孔庆功,作为遗腹子,自小在命运的风雨中成长,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从枣庄煤矿警卫到上海租界警察,无论身份如何变换,他始终手不释卷。凭借对学问的执着热爱,他走进上海中学的讲台,将满腹经纶化作育人的甘霖。祖父对四书五经的钻研达到痴迷境界,1936年参与解放前最后一次《孔氏族谱》编纂时,他日夜伏案,查典籍、访宗亲,力求还原家族历史的每一个细节。此后,他更是潜心著述,《孔氏姓源由来》《孔子言行集》等一部部著作,不仅是学术成果,更是对家族文化的深情守望。他虽一生专注学问,看似“不谙世事”,却用笔墨为家族筑起了一座精神的圣殿。
父亲孔繁宗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史诗。十四岁投身华中野战军成为卫生员,在鲁南战役的枪林弹雨中,他的连队遭遇重创,父亲是唯一从尸山血海中被老乡救出的幸存者。然而,命运的磨难并未击垮他,即便被还乡团逮捕,他也凭借顽强意志成功逃脱。辗转到上海成为纺织修理工后,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再次点燃他的报国热情。他二次入伍,凭借优异表现入选中国第一批潜艇兵。在青岛潜艇学院,他挑灯夜读钻研技术,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锤炼本领,最终成为海军标兵。进京参加共青团代表大会、作为海军仪仗队护旗手参加国庆十周年阅兵……这些荣耀时刻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拼搏与付出。从海军基地到舰艇学院,从北舰修理队到组建船运大队,再到转业后驰骋中日航线指挥货物运输15载,父亲用一生践行着“自强不息”的信念。临终前,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目光中满是期待:“川祥林,继承先祖传统,从爷爷那里接力,爷孙编撰完《孔子全集》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举让我终于可以瞑目了,可以到天国向先祖和你祖父汇报了。”这不仅是父亲的遗愿,更是孔氏家族文脉传承的薪火交接。
在三位父辈的言传身教下,我以笔为犁,在四十年的岁月里深耕不辍,出版近百部著作。这些文字,既是对家族精神的延续,也是对孔氏文化的传承。每当翻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个在月台蹒跚买橘的身影,总会与我记忆中三位父亲的背影重叠——他们或许表达方式不同,但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如山的父爱与厚重的家国情怀。
值此父亲节,谨以此文致敬天下父亲。他们是家庭的脊梁,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家国情怀的践行者。愿岁月温柔以待,愿所有父亲幸福安康,让这份深沉的父爱,永远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编辑:墨衡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