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饮食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都是希望能吃点更有营养,更安全的食物。
因此为了卖到新鲜的、放心的食材,许多人大会早早赶去菜市场选购。
在烟火气十足的菜市场里,"野生""土味""现做"等字眼常常让消费者心动不已。
但在光鲜的宣传背后,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天然食材的追求心理,用造假手段谋取利益。
如果你去菜市场买菜,这六种东西就要注意了,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商家精心设计的圈套,而上当受骗。
一、野生鱼
野生鱼凭借肉质鲜嫩、污染少的特点,一直是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但真正的野生鱼数量稀少,捕捞成本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一些不良商家便将养殖鱼伪装成野生鱼售卖,通过在鱼池中添加泥土、藻类等物质,模仿野生鱼的生存环境,让鱼体颜色更接近野生状态。
消费者仅凭外观很难辨别,高价买到的可能只是普通养殖鱼。此外,部分所谓"野生鱼"可能来自污染水域,重金属、毒素超标,食用后存在健康风险。
二、土鸡蛋
土鸡蛋因营养丰富、口感醇厚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也比普通鸡蛋高出不少。但市场上大量售卖的"土鸡蛋",其实是饲料鸡所产。
小编之前就看到过,有个老太太模样的,从车上把鸡蛋搬下来,就是购买的一箱一箱的鸡蛋,然后用篮子装着,说是自家的土鸡蛋。
因为她是一个农村老太太的装扮,一次只卖十几个。一些年轻人看到了,误以为是土鸡蛋,即便价格贵得多,也纷纷掏钱购买。
此外,部分商家还会在包装上做文章,用"散养""山林鸡蛋"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
可以说,在市面上很少能买得到土鸡蛋,因为土鸡蛋太抢手了,在农村都是直接去村民家里购买的,完全不需要拿到集市去卖。
三、牛肉干。
牛肉干作为休闲零食,深受大众喜爱。很多时候,农村的集市、菜市场也能看到有商贩售卖牛肉干。
然而,真正的牛肉干成本较高,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猪肉、鸭肉甚至病死畜禽肉,通过添加牛肉香精、色素等方式,将其伪装成牛肉干。
这些劣质肉源不仅卫生条件难以保证,还可能携带病菌和寄生虫。
更有甚者,使用明胶、淀粉等非肉类物质,通过特殊工艺制成"人造牛肉干"。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只关注口感和价格,忽略了肉源的安全性。
之前看到有打假博主,发现了一些商业街的牛肉干店铺,卖的牛肉干也没有牛肉成分。
四、土蜂蜜
土蜂蜜可是好东西,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但纯正的土蜂蜜产量极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了。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很多土蜂蜜,都是一些商家便用白糖、麦芽糖等熬制成糖浆,添加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模仿土蜂蜜的色泽和口感。
这些"假蜂蜜"不仅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过量食用还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影响身体健康。
更有甚者,使用工业糖浆造假,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五、现榨香油
现榨香油凭借现场制作、新鲜纯正的卖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部分商家在榨油过程中,会在原料中掺杂芝麻渣、花生渣等,甚至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
更有甚者,直接用菜籽油、棉籽油等低价油,添加芝麻香精、色素等,通过简单勾兑伪装成现榨香油。
这些劣质香油不仅口感差,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往往被现场制作的假象迷惑,忽略了对原料和制作过程的检查。
六、手工红薯粉
这些年手工制作的一些农产品,也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因为手工制作的口感更佳。但是实际上很多都是幌子,实际都是工业产品。
而菜市场的手工红薯粉就是,不仅它们可能不是手工的,而且甚至都不是红薯粉,而是木薯粉加工制作的。之前央视就报道了,用木薯粉加工制作成粉条,然后冒充说是红薯粉,这就是典型的欺诈行为了。
面对这些消费陷阱,消费者在选购时要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野生""土味"等概念。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查看产品标签和相关认证;
同时也要学会辨别真伪,掌握基本的鉴别方法;遇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更要提高警惕。
只有擦亮双眼,才能避免掉入消费陷阱,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饮食安全。
当然了,也不完全都是这样的,以上也是给大家提个醒,提高警惕总是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