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间放疗与布拉格放疗的异同
多次接受郎锦义教授讲述空间放疗,也听过路顺教授、王良先教授的授课。我的习惯是把讲课PPT拍下来,在“美篇”中展示,再附上自己的感受,转发到“西部放疗理事群”等专家群里,分享给没到会的医生学习,而我还没有接受过“布拉格放疗”的培训,但不陌生。
其实与“布拉格放疗”的渊源还更深一些,多年前西部放疗大会在重庆举行,无意中进入一个小会场,听到了纽约大学的研究,即对三个以上的转移灶的病人首先选择一个病灶3.5Gy×10F的放疗,放疗第六次时,注射大家非常熟悉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一点“兵过半溃而击之”的意思。也许5次放疗已经释放肿瘤抗原,然后用这“GMCSF”这些细胞因子,让肿瘤抗原更好的“递呈”给我们的免疫系统。10次放疗结束,继续注射GMCSF,“让子弹再飞一会”,持续提升免疫力。
令人着迷的是,纽约大学的研究是A病灶放疗后,观察到B、C病灶的变化,注意B、C病灶没有接受放射线的,休息几天后又开始放疗B病灶,这时去观察C病灶。我一下明白了,这是GMCSF辅助下的追求放疗靶区以外的疗效,叫远隔效应。
激动之余,我在自己的微信号(谈叙事医学,以前是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上发了一篇“树上有10个肿瘤,一枪打过去还有几只”,一下子好评如潮,许多账号转发了。标题的意思是一句俗话,“树上有10只鸟,一枪打过去还有几只?”
这是大人考小朋友的脑筋急转弯,类比我们期待的远隔效应。
同年的四川省放疗年会上,给我安排了10分钟的分享发言,也是讲述纽约大学的研究。我还在一例EGFR-TKI耐药肿瘤病例中实施了GMCSF的配合的放疗,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远隔效应”,也许是由于我的病人“粒/淋比”不够好,没有接近2:1的范围。也就是说粒细胞比淋巴细胞多一倍,或者说淋巴细胞不少,要有粒细胞的一半,这2:1的解读是,不太多的粒细胞代表体内炎症反应不重,而较多的淋巴细胞说明病人的免疫力还行。在一次学术会上,省肿瘤医院的阴骏教授也讲述了他的相关研究。
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布拉格放疗”,就是在纽约大学的基础上添加了PD-1或者PDL-1, 这也是“布拉格放疗”的缩写PraG的“P”字来源,R是Radiationg,G是刚刚提到的GMCSF,a呢,无意义,And的意思,是连接词。
郎锦义教授的空间放疗没有药物的辅助,纯粹的放疗,类似于临床试验,妥妥的单因素分析,不加任何干扰因素。而“布拉格放疗”,开展了系列研究,加白介素-II,胸腺肽α1,节拍化疗等措施。举办培训班。在运作上比郎锦义教授积极。
“布拉格放疗”是较多的小病灶,药物辅助下依次解决,追求一个病灶治疗中另一个“非靶病灶”的改变。一枪打过去也许只打中1只鸟,但其他的9只都被枪声吓跑了,这巨大的“枪声”就起到了惊吓鸟儿的“远隔效应”。而郎锦义教授的“空间放疗”似乎来自于Grid格栅,这“格栅”是一个特殊的准直器,方方的,中间打了许多的均一的小洞,这些小洞“放任”高剂量放射线通过而没有孔的铅挡部位把大部分放射线阻挡了,“人为的”造成靶区内的剂量不均一,说不均一还不对,是极度不均一。大的也就是“峰”剂量可达到12~20Gy,而阻挡的“谷”剂量是3~5Gy。可以只有1/3,甚至差别更大。
这样来说,Grid格栅的放疗经过以郎锦义教授为代表的专家们的命名为晶格(Lattice)放疗。格栅继续用,但格栅打了个“对穿”,穿过重要的器官就有些担心了,于是在肿瘤组织中“埋地雷”,开始一个个1cm左右的“小地雷”均匀的“埋”下去。炸死癌细胞,释放很多的抗原,而且,低剂量区血管通畅,抗原与淋巴细胞“水乳交融”作用大大增加。
一个较大的“布拉格放疗”不好实施的。也许是“再程放疗”的病灶。在不依赖于药物的加持条件下,空间放疗华丽登场了。“布拉格放疗”与“空间放疗”不冲突,但技术要求简单,药物可及性也强,而空间放疗难度大,对医生、物理师要求都很高,尽管国际国内许多医生到四川省肿瘤医院参观学习“空间放疗”,但是并没有举办培训班。也许“空间放疗”还没有到大面积普及的地步。
我向路顺教授请教过,空间放疗可不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路顺教授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与“布拉格放疗”有了交集。“布拉格放疗”离开了药物加持是万万不能的。但“空间放疗”是现阶段不需要药物加持的,或者这样说,没有药物加持的“空间放疗”疗效是很好的,加持药物的空间放疗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我们尝试了几个“不成熟”的“空间放疗”,“峰”剂量没有达到15~20Gy,连路顺教授的推荐的12Gy也远没有达到。我们辅助加了白介素-II,部分病人还配合了深部射频热疗,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疗效还在观察中。现阶段不建议大家效仿我的方法,要多向郎教授、路顺教授请教,而且建议在学术会议中除讲述外,增加讨论内容,还可以让我这样的“尝试者”展示案例,而省肿瘤医院的医生、物理师团队全方位的批评指正。更有利于空间放疗的推广。
曾昭冲教授在进行肝癌放射治疗的时候特别注意案例的收集,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以案例呈现为主的书,很受欢迎,这是“实际操作--实操”呀。如果四川省肿瘤医院也出版这样的案例书,一个一个的实操,在学习理论之后更有指导意义。以出版要求去审视一个个的案例,大家的资料收集会更全面生动,质量更高。
无论是“空间放疗”,深耕一个一线放疗失败的大肿块,还是针对较小的肿瘤进行药物加持下的“布拉格放疗”,这都是激发自身抗肿瘤能力的创新放疗。毛主席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打一场人民战争”。而这“空间或者布拉格”,都是动员了全身淋巴细胞的“全民抗癌”活动,放疗只是释放肿瘤抗原,保证血管通畅下的活化肿瘤微环境的手段。放疗的视野走出了靶区,深耕了靶区,给了复杂难治的肿瘤病人希望。两种手段各有千秋,各有特点,今后应该有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这将更进一步提升疗效,如果在一线病人中实施类似的方法,将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希望,只是这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的支持,形成共识指南才能更好的起到推广作用。
作者:贾钰铭,江茂琼,邱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审核:董昱 研究员(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
【点击上方图片或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科普作品征稿通知(2024年12月更新,征稿长期有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