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肉羊良种繁育对肉羊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是“山东肉羊产业第一镇”,肉羊存栏量140万只、年出栏量300万只,交易额67亿元。然而如此大的产业,羊苗几乎全部来自外地。
以前,羊苗在外地购入,一方面购入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到达的时间不准确,再一个购入的这些羊苗都是来自各方各地,羊的标准就不统一,这两个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盐窝镇的肉羊产业发展。如今,盐窝镇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专家团队历时十余年,培育出了多胎高品质肉羊新品种,解决了利津县肉羊产业的“缺芯之痛”。
为了念好“羊”经发“羊”财,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实现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窝镇投资6200万元建设了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合作,搭建起符合国际标准的CNAS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设有肉羊遗传分子、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种子库、肉质营养检测、饲料营养检测6大技术平台。同时,利用现代基因测定手段,经过排序杂交、多代选育、择优定型、提纯复壮等手段培育出具备优良雪花性状的黄河口肉羊新品种——雪花羊。
“雪花羊是我们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果团队历时15年培育而成的。育种团队以山东小尾寒羊为母本,结合澳大利亚引进的澳洲白种公羊为父本,经过多年的选育,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生长性能优良的新品种,雪花羊在肉质上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说膻味小、熔点低、剪切力低、入口鲜香等特点,目前雪花羊存栏已经达到了3000多只。”中国科学院科研助理王继维介绍道。
如何让新品种雪花羊快速发展,实现品种迭代升级,利津县又投资6000万元,将在年底前建设完成5万枚/年黄河口雪花羊胚胎繁育中心。随着黄河口雪花羊胚胎繁育中心的建成投用,将实现基因选种和快速扩繁,加快黄河口优质种羊培育和品种筛选,做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产品信息可溯源,推动肉羊产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大众新闻记者 孙川 通讯员 王玲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