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明见局
作者|柯柏妮
51岁的的刘强东事业正打得火热。
当他骑着电动车送外卖时,人们以为是作秀;当他在日本街头穿猪猪T恤时,业界觉得是营销。
但现在看那些都是“烟幕弹”,刘强东正在用互联网的流量思维、电商的供应链逻辑,在OTA这个看似稳固的江湖里,硬生生拼出一条自己的路。
高薪挖角背后:一场蛰伏十年的 "崛起之战"
当京东以3倍薪资从携程美团挖角的消息传开时,行业猛然惊醒:这个曾在酒旅赛道折戟沉沙的电商巨头,正用最"京东式"的美学方式卷土重来。
京东对酒旅业务的布局,绝非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举,其渊源可追溯至十多年前。
早在2011年京东就已踏入旅游领域,上线机票预订业务,并收购在线酒店预订平台“今夜酒店特价”,试图在酒旅市场分得一杯羹。但受限于电商基因在建立和维护线下资源方面的天然短板,早期探索未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上线“京东旅行”频道,与航空公司、主要OTA建立合作,推出多项保障承诺;2015年领投途牛,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20年与携程合作嫁接酒旅履约服务……
十年蛰伏里,京东酒旅像个被按在水里的拳手,如今终于挣脱枷锁挥出强劲有力的组合拳。
这场“复仇”带着鲜明的刘强东烙印:
用 "25-50K+19薪" 的薪资炸弹拆解对手核心团队,拿"无捆绑机票"的行业痛点当破甲锥,借6.5亿京东APP年活用户的“流量海啸“做后援。更狠的是"外卖导流 + 酒旅变现"的组合技,户订酒店送10元外卖券,用高频外卖撬开低频酒旅的消费闸门。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特别强调“机票查询・无捆绑”,这一举措精准击中传统OTA平台默认捆绑各类保险等附加服务的行业痛点。
通过“零捆绑、透明价”的差异化卖点,试图在竞争激烈的酒旅市场中抢占用户心智。
刘强东的朋友圈经济学:从华润到小红书的生态“围猎”
今年以来,刘强东成为京东业务的强力推动者,无论是亲自送外卖,还是现身日本为京东外卖宣传,都极大地提升了京东外卖业务的关注度,使其成功出圈。
在酒旅战场之外,刘强东正编织一张横跨零售、物流、科技的战略大网。他四处奔走,积极拓展京东的“朋友圈”,达成多项战略合作。
更值得一说的是跨界合作的化学反应:
- 华润的“世纪牵手”堪称神来之笔,用京东的数字化手术刀改造华润2000家线下门店,反过来借华润的实体网络补上京东最后一块“履约拼图”。
- 小米卖车玩的是 "流量跨界",把 3C 用户转化为汽车消费群,为京东开拓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的新市场;
- 胖东来建供应链基地搞的是 "地域渗透",在许昌砸下 12.5 亿布下中部物流棋;
- 搞 "红京计划" 玩的是 "内容收割",让种草笔记直接跳转京东结算,拓展了京东的流量入口与营销渠道。
这套玩法,京东从电商平台摇身变成 "生活服务路由器",每个合作方都是它生态版图上的一枚活棋。
传统OTA:当价格战遇上供应链的降维打击
京东的入局,传统OTA开始紧张了吗?
携程43.3%的酒旅利润率早已被盯上许久。携程则凭借在机票、酒店预订等传统旅游业务上的专业深耕,拥有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和成熟的运营体系,2024年其核心OTA业务交易额超过1.2万亿元 。
京东真正的“杀招”不是补贴,而是供应链的降维打击。
京东物流的前置仓能送外卖,就能送景区门票和酒店礼包;家电供应链积累的B端地推经验,稍加改造就能扫街谈酒店合作;甚至连客服体系都能复用。
这套 "电商基建 + 本地生活" 的混搭模式,让过去传统的壁垒瞬间失效。
最狠的是对用户心智的重构。当 "无捆绑机票" 成为新消费正义,当外卖满减券变成酒旅引流器,京东正在用电商思维重写游戏规则。
就像当年用 "正品低价" 颠覆线下零售,这次它要把OTA从 "信息差生意" 变成 "供应链效率战"。
现在的问题不是京东能不能做成酒旅,而是当它把外卖的高频流量、物流的履约能力、电商的价格体系全砸进这个赛道时,行业格局会被“撕裂”成什么模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