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的“西南高地”崛起
在川南医学版图上,核医学的"西南高地"正在崛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0年,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原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74年破土萌芽,历经半个世纪的深耕,已发展为拥有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学术重镇。
学科带头人陈跃教授从1992年留校至今的坚守,亲历并推动了我国核医学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其领衔团队在2015年携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以"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的成立吹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号角;201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联合实验室为核医学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放射性药物;至2019年四川省核医学创新转化平台落地,该学科已确立起覆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药物研发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成为川滇黔地区核医学技术转化的战略支点。
![]()
2024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犹如春雷乍响,明确提出"推进西南医科大学等建设核医学专业学院"的战略部署。短短七个月后,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泸州市核医学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中心项目举行启动仪式。
该项目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康城路二段8号,总建筑面积28612.2平方米,主要建设肿瘤放疗中心、核药制备及核医学分子影像中心、核素治疗病房、肿瘤专科病房、实验室及教学用房等,规划床位167张。政策东风与基建落子的双重加持,不仅为医疗机构指明方向,更向医药企业释放出强烈信号——核医学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
天时地利人和:企业入局
当医疗端的布局渐次展开,产业端的呼应如约而至。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重点布局肿瘤、自身免疫、炎症和代谢等重大疾病领域。作为川派药企的标杆,科伦博泰正式强势入局核药赛道,正为这场核医学变革注入全新动能。2012年科伦药业转型成立创新研究院,2016年刘革新创立科伦博泰,这颗ADC(抗体偶联)肿瘤创新药新星,在肿瘤治疗领域积累深厚技术底蕴后,如今展示入局核药赛道的明牌,标志着开始抢占治疗性核药这一高壁垒、高附加值领域。其战略转向背后或许也暗合着整个核医疗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脉搏。
![]()
2021年,陈跃教授团队突破技术壁垒,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核素诊疗体系——68Ga-TBM-001与177Lu-TBM-001这对“诊疗双星”,前者实现骨转移瘤的分子影像早期精准诊断,后者开创靶向放射治疗的精准打击模式。2022年,西南医科大附院成为科伦博泰“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共建单位。这场产学研的“双向奔赴”在次年结出硕果: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上,TBM-001项目正式进入产业化快车道。随着2025年3月国家药监局核发SKB107(即TBM-001)临床试验许可,不仅意味着西南医大核医学科用五年时间打通了创新药研发的“最后一公里”,还表明了科伦博泰核药管线实现“零的突破”也为未来新核药的转化建立通道,更预示着骨转移癌患者群体即将迎来中国原创的“新核药”。
![]()
瞄准核心价值优势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所形成的肿瘤。作为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总体发生率可达65%-80%,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由骨转移癌引起的相关骨病症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柱不稳等。其中骨痛多呈持续性加重特征,常伴随运动功能受限、睡眠障碍及心理焦虑等继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针对骨转移癌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药物和放射性核素治疗。近年来,诊疗一体化放射性药物的研发进展,为精准定位转移灶并实施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传统肿瘤骨转移放射性药物主要有89SrCl2、223RaCl2、177Lu-EDTMP、153Sm-EDTMP、186Re-HEDP和188Re-HEDP等。尽管32P、89Sr、223Ra、186Re和153Sm等放射性药物能缓解癌性骨痛并提高生存率,但普遍存在疗效不理想、副作用或使用限制等问题:89Sr治疗需暂停放化疗6个月,223Ra风险较高导致临床应用受限,153Sm在发展中国家供应不足,而188Re的临床疗效仍需更多循证医学支持。当前放射性核素疗法在疗效优化、安全性控制及可及性保障方面仍存在关键挑战。研究表明177Lu标记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如DOTA-ZOL和TBM-001)能在正常组织中无蓄积,兼具高安全性与治疗效果,突显了177Lu系列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8Ga/177Lu-TBM-001创新与转化
该团队既往的临床研究证实 177Lu-TBM-001 是一种有潜力的亲骨性放射性药物,它具有较高的疼痛缓解率和良好的安全性,也可以使一些肿瘤骨转移受试者在影像学反应中获益,并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研究表明:177Lu-TBM血液清除速度快,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177Lu-TBM骨转移灶T/NT比值高达9~26.8,明显高于其他骨转移放射性治疗药物的T/NT比值。177Lu-TBM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并且疼痛缓解作用起效快、缓解时间长。177Lu-TBM治疗不影响肿瘤放疗和化疗,可以与放疗和化疗同时应用。
总结与思考
1.核医疗产业政策利好
![]()
国家高度重视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导原则。2024年8月,四川省《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核医学纳入区域战略,通过资金扶持、基建项目(如泸州市核医学中心)和学科建设(推动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专业学院成立),为药企提供政策红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到2027年,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5个以上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形成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核医疗装备的标准体系,以及完善的核医学临床转化及研学诊疗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核医疗产业集群。到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放射性药物和核医疗装备生产聚集地、全国最好的核医疗中心,形成世界级核医疗产业发展高地。”
“推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核医学中心建设,丰富核医疗应用场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核医疗服务需求,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医疗康养目的地。支持成都、绵阳等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核医学诊疗事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三甲医院争取放射性药物临床评价资质。”
“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优化学科设置,推进西南医科大学等建设核医学专业学院,支持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高校加大核医学、核药学等专业硕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力度,在招生指标上给予倾斜。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构建核医学“医、药、护、技”人才培育体系。依托“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峨眉计划”等,大力培养引进行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健全从业人员激励机制。”
“鼓励省内医疗机构依法采购使用“四川造”首台(套)核医疗装备和创新药。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多渠道合作,鼓励重点核医疗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助力“四川造”核医疗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举办世界核医疗行业大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医疗交流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作用,加大对核医疗产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企业与人才队伍的宣传力度。加强放射性药物、高端核医疗装备等方面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开展核医学科普进社区等活动,营造促进核医疗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述内容源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企业转型需求+院企优势互补
![]()
作为中国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发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军企业,科伦博泰凭借逾十年的深度研发积淀、前瞻性的布局与持续创新,成功实现战略转型。通过仿创结合的策略,构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差异化ADC技术平台与开发体系。布局的管线针对世界上最普遍或最难治疗的肿瘤,如乳腺癌(BC)、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胃肠道(GI)癌(包括胃癌(GC)及结直肠癌(CRC)),以及患者人数众多且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的非肿瘤疾病及病症。 截至2025年2月,已建立10余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强大管线,其中3个项目获批生产,2个项目处于报产或注册临床研究阶段。2022年,其与默沙东总交易金额高达118亿美元的ADC授权合作(含SKB264、SKB315等),刷新了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纪录,标志着中国在ADC领域已跻身全球研发领先梯队,加速了全球产业资源向中国市场聚集的进程。
![]()
随着弗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将突破647亿美元,行业竞争已进入技术迭代与战略突围的关键阶段,然而研发与市场的热度高涨,并不意味着成功率也会随之提高,ADC管线价值释放实现"研发投入-资本回报"正循环仍面临诸多挑战。科伦博泰通过建立OptiDC策略平台,转向酶裂解连接子平台,聚焦新靶点、新机制毒素和新偶联方式,早已布局全面创新。而面对 ADC 赛道厮杀残酷又激烈的内外部市场竞争,科伦博泰选择以核药赛道为第二增长曲线破局,试图在核药赛道复刻其ADC出海的成功范式,实现厚积薄发。这一战略举措不仅有望重塑 ADC 价值链条,更将开启 “精准靶向治疗” 的新纪元,为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3.顺势而为,适者生存
构建"精准化疗(ADC)+精准放疗(RDC)"的双重技术壁垒护城河、精准治疗匹配临床刚需、全球化权益驱动长期价值来布局核药赛道。未来,具备放射性同位素供应链掌控力、差异化靶向药物设计能力和跨国临床开发经验的战略三角布局的药企,或许会更有机会将中国创新核药推向全球价值高地,剑指千亿级市场的制胜权。
夸克医药
夸克医药创始于2011年,是一家专业临床CRO服务公司。业务涵盖药物与器械临床研究、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SMO、生物检测、影像等全方位临床研究服务板块,并提供欧洲、澳洲、北美等市场的国际注册服务。遵循科技创新理念,夸克医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引领临床管理数字化转型变革。
秉承“陪伴成长,成就客户”的服务理念,夸克医药始终将客户价值放在第一位。历经13年的深耕发展,公司在核医学、肿瘤、神经精神、细胞与基因治疗、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优势。医药行业不畏时光,我们坚信长期主义,用真心伴成长,用专业助成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