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FOREWORD
当指尖轻抚过泥土的纹路,当目光穿透石膏的素白,当金属在锻打声中绽放出新的形态……在雕塑的世界里,见证了大家无数个日夜的淬炼与成长,见证了 “涌现” 的奇迹。岁月不辜负每一颗努力的心,你们在雕塑工作室里度过了无数个清晨与黄昏,汗水滴落在泥稿上,凝结成最初的雏形;灵感在深夜的灯光下迸发,化作手中那一刀一刻的执着。从设计草图的反复推敲,到材料选择的犹豫不决,再到创作过程中的不断修正,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是你们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都是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印记。
四年雕琢,终成锋芒。今天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些作品,或许还带着一丝青涩,或许在技法上还有待完善,但每一件都饱含着你们的心血与思考。它们是你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是对世界的提问与表达。雕塑是减法的艺术,也是加法的哲学,当同学们学会在取舍间赋予材料灵魂,便已懂得。有的用夸张的造型和独特的材质,诉说着对人性、对环境的关切;有的沉浸于内心世界,在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弧度中,勾勒出青春的迷茫与梦想的绚烂;还有的大胆突破传统,将现代元素与雕塑艺术相结合,展现出创新的勇气与探索的精神。这些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你们四年的成长轨迹,也映照出雕塑艺术的无限可能。
“涌现” 不仅是作品诞生的轨迹,更是艺术生命的永恒命题。毕业不是句点,而是新的破土时刻。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带着在艺设雕塑系培养出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无论前方是鲜花簇拥还是荆棘密布,都要坚守内心的信念,用双手雕琢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雕塑系全体教师
![]()
![]()
作品名称 《界点》
![]()
毕业作品
GRADUATION WORK
张檀一
![]()
![]()
作品名称 《平行时空》
作品尺寸 高90cm
作品材质 透明树脂、不透明树脂
指导教师 李惠东
作品简介 雕塑造型源于童年姥姥为我编发的姿态。麻花辫成为我与长辈情感链接的桥梁。作品中,未完成的编织姿态,让生者与逝者达成超越时空的对话,将未言的牵挂封存于“差最后一缕发丝”的永恒瞬间,通过未触碰的指尖、未完成的动作等细节,以物质形态承载超越物质的情感,温柔注解“死亡并非终结”。
赵奕辰
![]()
![]()
作品名称 《界点》
作品尺寸 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 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 王胜利
作品简介 "界点"是数学中描述集合边界的特殊点,这一概念与人生抉择的临界状态相契合。我选择它作为毕业作品名称,源于观察到在快节奏社会里,许多年轻人(尤其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都经历着这种人生边界状态。作品《界点》旨在通过呈现生命转折期的切片样本,唤起当代青年的情感共振。
宋迎菲
![]()
![]()
作品名称 《共生》系列雕塑
作品尺寸 可变
作品材质 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 陈健鸿
作品简介 《共生》系列雕塑以“打破食物链桎梏,重塑和谐共生”为核心,通过融合自然界中互为天敌的动物(考拉&鹰、鸵鸟&蜗牛、猫&鱼)创作幻想动物,赋予其新的象征意义。以艺术形式重构生物关系,探索矛盾元素共存的可能性,映射人类社会不同群体和谐共处的深层寓意。
解宇辰
![]()
![]()
作品名称 《云梦》
作品尺寸 35×20×48cm、55×25×25cm、27×10×12cm
作品材质 陶瓷、化妆土
指导教师 徐玉珊
作品简介 作品运用化妆土划花与镶嵌工艺,构建云气流动的梦幻意象。创作以“云”形象为核心,用自由随意的曲线表现飘逸感,同时嵌入象征现代文明的几何块面,以穿插、悬浮等姿势嵌入云气间隙,将“梦境”这一人类潜意识的天然载体具象化,展现内心世界的想象。通过云体与几何元素对比,作品在虚实、刚柔间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共生可能,使传统技艺在富有当代性的表达中焕发新生。
游紫怡
![]()
![]()
作品名称 《寐》
作品尺寸 50×50×210cm
作品材质 宣纸、纸纤维、玻璃钢
指导教师 姜维
作品简介 作品以冥想姿态的兔子为载体,具象化静谧安详的内心感受,其姿态仿佛放下尘扰,沉入纯粹的宁静状态,成为观者通往内心安宁的视觉桥梁。环绕的宣纸与纸纤维,凭借其自然属性、纯净肌理及本白色的“留白”效果,营造空灵超然的氛围,象征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为观者预留想象空间。《寐》是一份沉静的邀约,邀请观众驻足凝视,在其静谧场域中感受源自内心的平和力量,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宁片刻。
刘一
![]()
![]()
作品名称 《灵·数斯》
作品尺寸 100×60×120cm
作品材质 玻璃钢、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 李惠东
作品简介 《灵》系列雕塑以《山海经》“人兽同构’异兽为原型,秉持“去神面,还人面”理念,剥离神秘色彩,将其还原为古代部落生存与信仰的实用符号,探索传统神话在当代艺术中的视觉转译。创作基于“功能性拟态”理论,将异兽特征解读为“沟通媒介”、“能力延伸”等符号单元,呼应考古遗存中的祭祀与仪式功能,架设古代部落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桥梁。
李云姗
![]()
![]()
作品名称 《礁 · 一》(上图)
作品尺寸 1300×800×1750cm
作品名称 《 礁 · 二 》 《 礁 · 三 》 (下图)
作品尺寸 1650×800×1580cm、1720×800×1630cm
作品材料 镀锌板
指导老师 李富军
作品简介 此系列组雕的灵感来自于艾青的《礁石》,比喻文明发展和人文关怀的统一。雕塑采用纯工业型材作为基本元素,将石与铁这两种分别源于自然和人造自然的物体,融合在一起。并以焊、锈、压等密集的劳作,于方寸之间,建构起具有气势的宏大意象。另外,礁石的象征意义经过工业化处理的强行介入,激活了形式与主题的碰撞,呈现出一种多重的并置效果。
李楠
![]()
![]()
作品名称 《漫游》
作品尺寸 200×45×50cm
作品材质 玻璃钢着色
指导教师 王胜利
作品简介 作品将马与人相结合,把马塑造为“伙伴” 角色,以此表达人与马之间的和谐关系。马于水中迈着悠然步态,水波涟漪与马的动态形成虚实交融的视觉意象,人物舒展躺于马背,神情宁静,仿佛漫游在天地间。马的温驯神性与人物的松弛神态,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唤起观者对“天人合一”之境的向往,是对自由、平和生命状态的永恒的追寻。
张嘉扬
![]()
![]()
作品名称 《喵无常型》
作品尺寸 65×45×65cm
作品材质 透明树脂、玻璃钢
指导教师 姜维
作品简介 猫咪在生活中治愈了我的情感,像儿时母亲对幼小的我的精神支撑。作品以温馨治愈为表达核心,通过两只猫的造型、材料、质感等,拟人化儿时母亲与孩子的感受。作品为交互雕塑,设置红外线交互、镜面交互。当人距离作品约50厘米时,猫咪将发出叫声、呼噜声、舔毛声。使观众的听觉体验丰富多彩,渐入佳境。同时营造多重灯光效果,镜面反射出多角度的猫在镜像中,观众可与镜面拍照、互动。
薛妍涵
![]()
![]()
作品名称 《数羊》
作品尺寸 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 光敏树脂、电镀
指导教师 盛静
作品简介 《数羊》由“温顺”和“谨慎”两件作品组成。“温顺”塑造了母羊与小羊相互依偎、视线同向的造型。弱化了权力层级,将古代的“羊羔跪乳”转化为当代平等亲情叙事,以躯体对比强化了羊作为守墓形象出现时“庇护者”的内涵。“谨慎”通过定格羊警觉时前蹄微抬、肢体僵硬的非常态动势,映射的实际上是人类面临决策时“心理思索与行动停滞”的矛盾。
厉迪瑞
![]()
![]()
作品名称 《眠佑之境》
作品尺寸 高110cm
作品材质 PETG打印、羊毛毡
指导教师 徐玉珊
作品简介 作品《眠佑之境》,在材料上探索软纤维材料和硬质材料的融合表达。两种质感、表现形式、视觉效果呈现的反差与碰撞,是温柔而又有力量的:在这个科技浪潮波涛汹涌的时代,所有人的步伐都渐渐快了起来,好像稍不留神或微微放松,就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当中,很难活得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而“睡个好觉”这样的普通愿望,也渐渐变成一种奢望。
潘玥
![]()
![]()
作品名称 《循回》
作品尺寸 135×135×60cm
作品材质 光敏树脂
指导教师 陈健鸿
作品简介 《循回》是一件通过旋转动画装置探讨资源争夺主题的动态雕塑作品。整个装置由三层转盘构成,分别呈现远古恐龙、冰河时期剑齿虎和猛犸象、现代狮子和鬣狗的动物模型,它们围绕中心象征珍贵资源的金蛋展开永不停歇的追逐。当观众靠近装置时,红外传感器会触发转盘逐层启动,动物们的动逐渐加速变得激烈,但无论如何旋转,始终无法触及中央的金蛋。作品以简约的几何造型和机械循环运动,试图以最直白的视觉语言提醒我们:在盲目追逐中,真正的答案或许在于停下脚步,重新思考合作与共生的可能。
范欣雨
![]()
![]()
作品名称 《思鸣》
作品尺寸 100×70×110cm
作品材质 陶瓷、金属、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 徐玉珊
作品简介 以中国传统首饰步摇以及凤翔泥塑颤头为灵感来源,将步摇类动态表现形式与现代动态雕塑语言相融合。一方面将金属链接工艺与陶瓷材料相结合,探索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雕塑艺术结合发展的新道路。同时利用陶瓷、金属等多种综合材料构建传统与现代女性之间的对话,聚集于传统首饰文化中女性观念的转变与从传统到现代女性对自由自洽的追求。
冷曼琳
![]()
作品名称 《静鸟》
作品尺寸 60×90×70cm
作品材质 羊毛毡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 盛静
作品简介 作品以强烈的色彩去展现软雕塑的独特视觉感,选取的羊毛毡材料有极强的可塑性,羊毛毡作为一种制作耗费时间久的材料,独特的纤维结构使其能够完美模拟鸟类羽毛的蓬松质感,同时又能塑造出榕树气根的流畅线条,希望引导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重视鸟类栖息地。
高喆
![]()
作品名称 《织梦》
作品尺寸 高60cm
作品材质 玻璃钢
指导教师 盛静
作品简介 鲛绡在古代代表一种文学意象,是一种在农耕文化影响下的女性生存状态这些女性靠海吃海一直在重复采珠和织布的重复性工作。鲛人特质中的泣珠报恩和纺织实绩都是实用价值的体现,泣珠报恩来源于儒家思想中的“知恩图报”精神,从汉代到魏晋六朝是加强妇女纺织要求与道德关系相关联的重要时期,鲛人纺织的特点也与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王会勋
![]()
![]()
作品名称 《檐下安隅》
作品尺寸 135×20×80cm
作品材质 玻璃钢
指导教师 李惠东
作品简介 以现代和宋代的场景变化表达不同时空的碰撞,以人物刻画为主要内容,他们在屋檐下有着不同的姿态,互相谦让、欢声笑语,并没有因大雨的天气而影响大家的和谐状态。通过人物在屋檐下躲雨的场景,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孙尚翾
![]()
作品名称 《酒中仙》
作品尺寸 68×72×62cm
作品材质 石塑黏土、泡沫板
指导教师 赵健磊
作品简介 本作品以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为灵感,呈现他独酌月下、超然孤傲的瞬间。人物微醺中带有一丝落寞,身姿前倾,举杯邀月,仿佛在邀的是天上之明月,也是心中无人能解的知音。作品背景设有一株杏树,枝干素雅未着花,但地面散落数片杏花花瓣,仿佛风中掠过一场无人知晓的春意,也寓意诗人内心的飘逸与寂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