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不少人因怕热、怕晒黑而对阳光避之不及。然而,谷医堂养生专家提醒,夏天正是借助阳光之力,赶走体内积存寒气、痰湿的好时机。只要掌握正确的晒太阳方法,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
寒气与痰湿是危害健康的两大“隐形杀手”。寒气入侵人体,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疼痛、手脚冰凉、痛经等问题;痰湿积聚则会使人身体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还可能诱发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毛孔张开,此时适当晒太阳,如同借助天时之利,为身体驱寒除湿。
晒太阳的部位大有讲究。背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重要区域,分布着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膀胱经则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每天上午9 - 11点,阳光较为温和,此时可脱去上衣,让背部充分暴露在阳光下,晒15 - 20分钟。温暖的阳光能刺激背部经络穴位,激发督脉阳气,促进膀胱经的气血运行,加速体内寒气、痰湿的排出。晒完背,会感觉背部微微发热,仿佛有一股暖流在体内流动,全身都轻松了不少。
除了背部,头顶的百会穴也是晒太阳的关键点。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是诸阳之会。正午时分,阳光最为充足,可坐在户外,微微仰头,让阳光直射百会穴5 - 10分钟。百会穴受阳光刺激,能升发阳气,调节大脑功能,改善因寒湿引起的头晕、头重脚轻等症状,还能提升人体的精神状态,让人在炎炎夏日也能保持清醒与活力。
腿部同样不容忽视。小腿上的足三里穴是保健要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而三阴交穴则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能滋阴养血、健脾祛湿。下午4 - 5点,阳光斜照,可坐在椅子上,将双腿伸直,暴露小腿于阳光下,重点晒晒这两个穴位周围区域,每次10 - 15分钟。通过阳光的温热作用,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痰湿代谢,缓解腿部水肿、沉重感。
晒太阳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避免在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长时间暴晒,以防中暑和晒伤;晒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体内津液耗损;体质虚弱或患有皮肤疾病的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晒太阳的时间和强度。
夏天合理晒太阳,让阳光成为驱散寒气、痰湿的“天然良药”,为身体注入温暖与活力,以健康的姿态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