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护宝寻踪》中几位主人公,说了一句台词,宋墓中里没有宋瓷?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宋人在墓葬中,不放置宋代瓷器?
宋代丧葬思想
首先要了解宋代的墓葬思想。
宋代士大夫将墓葬视为“慎终追远”的终极孝行。
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系统规范了丧葬礼仪,强调“葬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见也”(回归儒家薄葬本义),反对佛教火葬、道教风水对儒家葬制的侵蚀。
品官墓制法典化:《宋会要辑稿》严格规定官员墓田面积、坟茔高度、石刻规格(如三品以上可用石人石兽)。
平民墓则禁用碑碣,仅许“陶砖为志”。
士大夫的薄葬倡导,苏轼遗嘱要求“葬我嵩山下,土厚水深足矣”;沈括《梦溪笔谈》斥责唐代厚葬“徒启盗心”。
这种思潮催生两种实践:
简葬运动:如福建福州发现的南宋许峻墓,仅一棺一墓志,随葬品仅铜钱数枚。
防盗设计:除吕大防外,赵郡李氏族墓采用“铁汁浇灌墓顶+积沙积石层”(河北正定出土)
士人阶层试图以儒家礼学规范葬制,却被迫向风水、防盗需求妥协.
宋代出土文物
事实上,宋墓地川渝地区有出土宋代青白瓷,还有蓝田吕氏大墓,也出土了瓷器。
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在福建南平出土了青白瓷,宿松北宋元祐二年吴诠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瓷器的产地包括景德镇窑、吉州窑、繁昌窑、耀州窑等。
因为汝窑(约定俗成,认为此处的汝窑即汝官窑)、北宋官窑瓷器确实没有在墓葬中被发现过。
南宋官窑有极少数的墓葬出土记录,但确实也不多。
宋代已经扭转了前朝的厚葬之风,陪葬品很多是日常用品或者心爱之物。
1975年,福州七中扩建操场时,发现了宋太祖十一世孙媳黄昇的墓,里面发现了201件服饰,包含了全部女性服饰的种类。
2016年黄岩大坟头村重建房屋,找到了宋太祖世孙赵伯澐墓地。
里面的陪葬品,基本都是日常的20多件丝织品,还有一个玉璧,一个水晶环以及一个香盒与铜镜。
事实上宋代墓葬也只是将自己随身之物下葬,宋代士大夫崇尚自然,讲究简练。
宋瓷到底是哪种瓷器?
电视剧其实想要说的瓷器,应该是宋代的汝/官窑瓷。
汝窑的汝,指的是汝州,就是现在的河南临汝。
汝官窑天青釉色为主,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色彩方面的审美追求。
宋代有汝、官、哥、均、定,汝窑位列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首,是官窑的精品。
汝窑作为官窑,是专门用于皇室上供的御器。
材质稀缺,数量稀少,故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的美誉。
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则更为有限,目前留传下来的汝官窑产品不足100件,都收藏在著名博物馆,比如故宫、大英博物馆等。
汝官窑北宋晚期御瓷,造于河南汝州,有清凉寺和张公巷两处窑址发掘。
汝窑物品小巧朴雅,温婉隽永,不仅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之真髓,历史意义更是深远,一器难求。
宋墓中出土宋瓷的案例比比皆是,普通宋瓷的市场价格也谈不上有多贵。
北宋官窑瓷器,确实没有在墓葬中被发现过;南宋官窑有极少数的墓葬出土记录,也确实没出在宋代墓葬里。
汝窑在国内拍卖行,张公巷汝官窑天青釉洗,拍出了1400万的价格。
因此这样高价的瓷器,才是盗墓贼口中的宋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