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格古要论》中,它只有寥寥几句记载。
但近几年,考古学家终于在山西霍州陈村,找到了这座被遗忘的“白瓷传奇窑口”——霍州窑。
结果一出,震惊文博圈:它不仅是北方细白瓷最后的巅峰,更是从金代一直火到清代的“宫廷御用级”窑场!
发掘的历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就在临汾当地文化部门的帮助下,进行了初步田野调查,并初步认定遗址。
窑址藏在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陈村的现代村落之下,是一处典型的“古今叠压型”遗址。
2021年开始,考古人员动用“最小地块调查法”,完成40万平方米地毯式排查。精细到每一个院落、庙宇和地块,最终发现28处窑业堆积、12座古窑炉,甚至找到了当年的瓷土矿源!
发掘仅600平方米,却清理出金元明时期窑炉9座、作坊9座、灰坑40个,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
考古人员从而拼接出了,一部从北宋末到清代的霍州窑“造瓷史”。
在唐代,瓷器开始成为社会日常用具,进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烧制瓷器历史悠久,瓷器的生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生产地点也会转移。
有一类窑址,因为生产历史较为连续,人们也在周边生活,于是形成了窑业堆积,层层叠叠被埋在地下。
之后人们又在地面之上,又盖了房屋院落,形成了“古今重叠型”的瓷窑址形态。今天的霍州窑就是这种形态。
金代:个性鲜明的“品牌瓷器”
霍州窑从北宋末年起步,在金代大放异彩。
它主打的产品是胎白釉润的细白瓷,器型小巧、纹饰生动,常见水波禽鸟、缠枝花卉、莲花童子等题材,甚至还有可爱的小兔子!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瓷器上发现了“郭窑”“廉家”“李一造”等标记。
说明早在金代,霍州窑就已经出现“家族品牌”,以作坊为单位激烈竞争!
元代:全国唯一的细白瓷窑场,宫廷专用!
元代是霍州窑的“高光时代”:全国只剩它还在持续生产高质量细白瓷!
其产品修坯极精、支钉痕极小,折沿盘、高足杯等造型规整、素雅大气。
纹饰也从细线印花升级为浅浮雕,常见鱼藻、并蒂牡丹等精美图案。
更有利的是,霍州窑瓷器出土于元大都、中都、甚至远至哈剌和林古城——妥妥的皇家御用、跨境贸易高端货!
“五粒泥浆支烧法”是它的独门绝技
霍州窑沿用北宋汝窑“芝麻钉”工艺,并进化成更先进的“五粒泥浆支烧法”,钉痕细如米粒,兼顾美观与稳固,代表中国古代支烧技术的最高水平!
明代:转型重生,竟烧出“五爪龙”
很多人以为霍州窑到明就衰落了,但考古发现:它仍持续生产!
产品主打化妆白瓷,白地褐彩、黑彩写意纹样潇洒生动。更震撼的是,它凭借技术老底,为明代山西藩王烧制了“五爪龙纹”矾红彩瓷器!此外还生产“文庙祭盘”等礼器。
一方顺治十三年纪年残器证实:霍州窑的窑火,直至清初仍未熄灭!
总结:为何霍州窑如此重要?
它填补了北方细白瓷发展的历史空白;
它是元代唯一专攻细白瓷的窑场,技术顶尖;
它清晰展现从家庭作坊到官窑定制的完整产业链;
其产品涵盖民间日用、宫廷御用、宗教礼器,影响极大!
霍州窑,不是一个普通窑口,它是中国陶瓷史中被低估的技术派、经营大师,更是中华瓷艺多元一体化的活化石!入选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它的发现告诉我们:历史,总有未被写尽的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