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遭遇“烂场雨”,该如何应对?专家提醒,首先,麦收区应做好农机调度,抓住晴好天气推进麦收进程,确保应收尽收快收、适收快收。土壤过湿地块要加快排水降渍,争取农机尽早下地。
![]()
如何应对?
![]()
面对干热风的情况,种植户需要科学灌溉,优化田间环境。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在灌浆初期及时浇水,补充水分,调节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在干热风来临前3-5天,可结合微喷灌、喷灌设备,适量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但要避免大水漫灌或在大风天作业,防止后期倒伏。
![]()
在这种剧烈对流中产生的天气现象,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如雷暴大风易导致农作物倒伏,暴雨会造成农作物被淹,冰雹常常砸毁农作物,甚至使其绝收。
![]()
![]()
在“三夏”期间的气象灾害中,高温与干旱的叠加影响最为广泛且致灾性最强。黄淮海、华北、江淮以及西南部分地区,正是这一时期旱灾的多发区。
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阶段性偏少,导致土壤失墒快、“播后见干”频发,尤其对夏玉米、移栽水稻、大豆等作物的出苗、扎根、缓苗带来不小挑战。幼苗水分吸收能力较弱,在高温强蒸腾环境下,容易出现“烧芽”“旱苗黄”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苗死窝空”,直接影响后续生育进程和产量形成。
![]()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首先要做好抗旱工作,适时灌溉。如对处于灌浆期的早稻可采用浅水勤灌、日灌夜排或喷灌方式,以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湿度,防止“高温逼熟”,提高千粒重;对处于秧苗期的晚稻,加强田间水分管理,也能防止高温灼苗和缺水死苗。
夏收粮油事关全年粮食生产大局,种植户要密切监测干旱、干热风、烂场雨等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早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一旦发生灾情,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同时,做好机收和应急抢收抢烘的准备,确保颗粒归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