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7日,全国高考开启,1335万考生奔赴考场,参与这场规模超级庞大的人才选拔大战!
每年进入高考季,整个社会几乎都为高考按下 “暂停键”,从交通管制到交警开路,从暂停施工到静音护考,各项举措无不彰显着对这场考试的重视。
全体主流媒体连篇累牍追踪报道,各大社交平台频频上热搜,可以说,每次提到高考,都会成为国人最燃热门话题!
![]()
高考,为何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它究竟在个人命运、社会发展以及国家进步中扮演着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恢复高考”的消息算起,高考已经连续走过49个年头,在几乎半个世纪之长的时间里,迄今已经累计31061万人次参与高考,虽然有部分考生复读、复考,但这个数据还是非常惊人!
要知道,当今全球人口第三大国、经济第一大国——美国,人口规模也就3.35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光参加高考的人次,就几乎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总和。
也许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个数据有多么来之不易,要知道,相比于全球人口数量最多——印度“种姓制度”下的教育固化、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常春藤联盟”的隐性门槛,中国高考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已是全球最公平的教育选拔制度之一。
1977年,高考重启元年,彼时积累十年的考生数量高达570万,带着对个人成长的期望、对知识的渴望、对报效祖国的信念,当年有志青年抓住这个重要契机,竞相投身高考战场。
而今年,参与高考人数已经突破1335万大关,创造了全球参与高考教育统一入学考试的纪录。
从1977年570万到2025年1335万的量变到质变,高考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
高考,或许称不上绝对完美——因为,每年都会出现有人因一分之差落榜、有人因地域差异失利、有人因临场发挥欠佳而丢分……
但也唯有高考,至少让14亿人相信:在知识面前,每个人都有把握自身命运的机会。高考并非是每个人的终点,但却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最接近公平的起点。
![]()
在中国,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案例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高考就诞生诸多经典代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出生于宁波,时值战乱频繁,家境清寒,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虽然生活拮据,但幸运的是,屠呦呦遇到重视教育的父母,屠呦呦获得完整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招生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〇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正式颁布,东北、华北、华东三大区73所学校实现了联合招生考试。
屠呦呦果断抓这个机会,加之少年时饱受肺结核折磨,将学医深造作为自己主攻方向。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即现北大医学部,成为新中国首批大学生。
正是在北京医学院接受专业系统训练,屠呦呦毕业后经过长期观察、实验积累,终于发现青蒿素,从而拯救全球数亿疟疾患者。这位给病患带来巨大贡献的学者,后来也成为中国首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
高考,让一个生活贫苦、瘦弱多病的女生接触顶尖科研资源,从而改写人类医学史,更重要是拯救无数生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从小经历抗战,颠沛流离,却始终未忘记父亲叮嘱“人总要为世界留下点什么”。
1955年考,钟南山同样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奠定医学根基。
在广州遭遇2003年抗击非典冲击、武汉突发2020年新冠疫情时,钟南山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及时提出种医治和预防措施,成为非典、新冠防控核心人物,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
高考,为动荡年代的青年提供系统学习机会,铸就国士担当。
改革开放之后,高考重启,正式迎来新的高峰。
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小云以山东省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后攻读数学硕士、博士。
凭借对密码学的研究,王小云破解了国际通用的MD5算法,设计出SM3算法,成为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人物。
其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密码标准,保障了金融、通信等领域的安全,彰显知识的力量。
从农村少年到量子通信领军人潘建伟,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高考成绩全省前列。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通信研究的开拓者,潘建伟主持研制“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跑全球。
高考为他打开中科大之门,从此走上科研之路,最终让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罕见领先优势。
1989年马化腾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勤奋好学的马化腾,在校期间,组织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学,毕业后联合校友共同创办腾讯公司,开发QQ、微信等国民级社交产品,推动中国互联网普及,市值长期位居全球前列。
高考让马化腾不仅获得接触计算机前沿技术,还结识不少计算机专业同学,从普通家庭走向计算机领域,最终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相比之下,马云的高考之路则充满坎坷。
马云前后历经三次高考,第一次数学仅考 1 分,第二次也只有 19 分,多次落榜的他求职亦四处碰壁,送过书,做过服务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边打工边学习,最终在第三次高考中数学考了79分,成功考上大学。
此后,他当过老师,开过翻译社,创办 “中国黄页”,直至开发出阿里巴巴网站,缔造了商业传奇。
马云用坚持与拼搏诠释了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梦想新起点的真谛,他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格局,为无数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推动了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
1987年,李彦宏以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
毕业后,他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他回国创建了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
张一鸣,2001年考入南开大学微电子专业,入学后,张一鸣被软件工程吸引。大学期间,张一鸣培养了三个爱好:写代码、看书、修电脑,这为张一鸣日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3月,张一鸣在北京知春路一间民宅中开启第五次创业之旅,公司取名字节跳动,当年便推出字节跳动旗舰产品今日头条,并且一炮走红, 成为划时代的互联网算法新产品。
此后,字节跳动不发不可收拾,特别是抖音出现,一举将中国带入短视频时代。
而抖音海外版TikTok风靡全球,长期霸榜下载量第一的位置,一度成为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
高考,为张一鸣开打创业窗口,更是让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发展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领先产品,以至于美国多次想将TikTok据为己有。
何小鹏,1995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在校期间,除了勤奋读书,何小鹏还争当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与活动,活跃于各种场合。
毕业后,导师给学生们推荐了3家企业,包括美资外企亚信和两家国企。何小鹏毅然决然选择了亚信,入职亚信后,何小鹏从开发部、运维、测试,到客户服务、售前、售后,基本把各种环节都摸了个透。
2004年何小鹏联合梁捷、俞永福创立UC优视公司。2014年,何小鹏联合李学凌、傅盛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高管共同投资创立小鹏汽车。
而今,小鹏汽车已进入3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底,目标是进入超过60个国家与地区,未来10年一半销量来自海外。
何小鹏就读的华南理工大学素有“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之称,从这个大学走出去的有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同样是新能源领域佼佼者。
曾毓群,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农民工,母亲是农村教师。1985年以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后接连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
2011年,曾毓群带领ATL动力电池板块独立出来,于福建宁德成立全新公司,并以家乡的名字命名为“宁德时代”,主攻方向定为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逐步抢占世界市场第一的位置。
高考让曾毓群实现人生华丽转型,从农家子弟变身全球新能源电池大王!
另一位新能源巨鳄——王传福,13岁丧父,15岁母亲去世,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后来在兄嫂支持下,1983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青少年时期的艰难生活,让王传福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求学机会,在校期间刻苦学习,表现突出,多次获得了各种优秀称号。后来又以出色的成绩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为电池技术。
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公司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而今,比亚迪从电池进入汽车领域,并取得巨大成就,2024年销售427.21万辆新能源车成全球销冠。
正是高考带来的高等教育机会,让王传福在父母双亡的拮据处境中,实现逆势崛起,超越苦难生活的折磨,拼搏不息,终于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
像上述例子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两院院士中,90%以上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中,85%拥有高等教育背景。而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CEO中,76%毕业于985/211高校。
每年通过高考,国家能够将不同学科领域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进入各类高校进行专业培养。这些学生在大学中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成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无论是 “嫦娥” 飞天、“蛟龙” 探海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还是在国家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高考选拔出的优秀人才的努力与付出。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新、突破,推动着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了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
在 2025 年的这个夏天,1335 万考生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无论他们最终的成绩如何,这段为高考奋斗的经历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而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来说,高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持续深远,它将继续为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搭建起金色的桥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考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凭借在高考中所收获的知识、品质和机遇,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虽非绝对完美,但始终值得珍惜!
免责声明:本文仅提供相关市场资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股市、楼市均具有不确定性,请网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财产损失。
影响力智库
@影响力智库 ,主要覆盖城市发展、产业升级、金融财经、地产楼市、家居物业、隐形冠军、楼宇经济、新质锐企、低碳环保、人工智能、数字转型、乡村振兴、养生养老、体育健康、文化产业、旅行美食、生活方式、军事航天等诸多领域,重点发布各种重磅政策、规划方案、高层会议等热门事件分析解读文章,欢迎各位粉丝关注,非常感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