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秋的杭州,西湖面上起了薄雾。柳堤尽头,一位戴着黑框眼镜、肩挎帆布包的年轻女子正边走边翻阅诗句。若不是旁人提醒,很难把她与“双料高考状元”联系到一起——她就是刘丁宁。
时间稍稍拨回到2013年6月。那年高考成绩放榜,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的刘丁宁以658分摘得文科桂冠,加上政策性加分,一夜之间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电话声、镜头光同时涌向她家门口,让那个刚满十八岁的女孩感到措手不及。
此后数日,清华、北大招生组轮番上门,香港大学的邀请更是声势浩大:四年72万元奖学金外加境外交流机会。对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是一份难以拒绝的“大礼包”。经过短暂商量,刘家还是选择了港大,理由简单——经济压力能够一次性解决。
![]()
同年九月,刘丁宁抵达香港。港大的校园现代而开放,可课堂上粤语、英语交织的语境却让主修中文的她愈发沉默。她在日记里写过一句话:“我想谈屈原,周围却只谈市场营销。”这并非夸张。古典文学课程数量有限,导师的研究脉络也与她心中的目标相左。
语言隔阂只是表面,更深层的落差来自文化认同。宿舍熄灯后,同寝女生聊起音乐、电影,偶尔一句“内地人怎样怎样”让她尴尬到无地自容。有一次,室友半开玩笑地说:“拿奖学金来的学霸果然会读书。”那一刻,她意识到“金榜题名”标签在异乡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尊重。
寒假返乡,她把退学的念头坦白。“再坚持试试?”母亲的话含蓄而心疼。父亲沉默许久,只留下一句:“路自己选,别怕回头。”最终,她在2014年2月寄出了退学申请,随即回到本溪母校,重新坐进熟悉的三楼教室。
复读生活紧张而单调。桌面一角的便利贴写着“自选之路,无悔即可”。同学们逐渐适应了这位“前状元”的存在,老师则忙着帮她调整节奏。与第一次备考相比,她更像一名体力充沛的长跑者,懂得在合适的节点稳住呼吸。
![]()
2014年高考成绩公布,刘丁宁以666分再度夺魁。有人说这是“王者归来”,也有人质疑“作秀成分”。面对镜头,她只丢下一句:“想回内地读书,仅此而已。”简短,却堵住了各种猜测。
九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报到现场,她背着并不昂贵的行李箱进入未名湖畔。北大的课堂给足了她期待:古典文献、碑刻考证、文学批评……密密麻麻的阅读书目让人直呼“硬核”。课余,她加入合唱团,也偶尔写词谱曲,在校园里悄悄实现自己的音乐小梦想。
名气带来的光环与矛盾并存。有同学当面调侃:“状元也会挂科吗?”刘丁宁笑答:“不是金刚钻,哪敢揽这瓷器活。”一句玩笑化开了尴尬,却也提醒她收敛锋芒。大三起,她渐渐淡出校园活动,把更多精力放进古典文献整理。
![]()
2018年,她直升研究生。那段时间,刘丁宁常泡在北大图书馆古籍部,连午饭都凑合吃两口馒头。导师评价她“钻得进去,拔得出来”,并非恭维,而是见她能在千万字的资料里翻找蛛丝马迹,又能用现代话语提炼观点——做学术需要这种韧劲。
硕士论文完成于2022年夏天,主题围绕清末民初文人互评体系,篇幅足足二十多万字。拿到学位后,她没有继续攻读博士,而是接受一家杭州教培公司的邀请,负责语文课程研发。同行疑惑:学术路走得好好的,为何突然转向?刘丁宁的回答透着朴素:“想把研究转化成课堂,用得上才算真本事。”
来到杭州,她租住在西湖区一处老小区。电动车塞满楼道,楼下小店飘着酱鸭香味,生活气息浓重。白天写课程,夜里修改歌词,她把工作与兴趣拼接得井井有条。同事们后来才知道,新来那位“刘老师”曾是双料状元,不少人吃惊得合不拢嘴。
2023年9月,当地一家都市周刊做人物专访,记者提了个尖锐问题:“当年拒绝72万元,是不是有些后悔?”刘丁宁端茶微笑:“如果用数字衡量,一切都会走样。况且,走过的弯路让人看得更远。”寥寥数语,既不拔高,也不自怜,反倒让对话气氛轻松不少。
![]()
有人说刘丁宁“从神坛走向凡间”。其实,她的轨迹更像一次迂回长征:先被高分抬升,又因不适快速跌落,再凭韧劲重返主航道。拒绝港大奖学金不是对金钱的蔑视,而是对个人定位的再选择。港大的开放与她的志趣短暂交汇,随后各奔前程,本质上是一场“价值不匹配”的巧合。
不得不说,十二年过去,刘丁宁的生活已经脱离“状元”光环的生产流水线。她用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授课,用苏轼的词讲押韵,用李贺的诗说意象,同样也会在下班后点一杯椰拿铁,然后拍一张夜色中的断桥发朋友圈。这并非退出舞台,而是换了座看台,依旧关注教育,却更接近普通师者身份。
外界仍在讨论“高考状元的宿命”,而刘丁宁似乎懒得回应。她对同事讲得最多的一句是:“知识不怕旧,怕的是没人用。”如今的她,把那句话写进了新教材的扉页,送给每一位学生,也算给过去那段跌宕岁月一个平实注脚。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