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中下游梅雨季邪乎得很。从6月6号入梅到7月13号出梅,整整38天没停雨。
往年平均就30天上下,今年多了快10天。
衣服晾三天还滴水,墙角白霉爬得比草快。老辈说“小暑逢未出梅”,今年还真应了这规矩。入梅早得离谱,芒种刚过就急吼吼下场。
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雨下这么久,三伏天得热成啥样?农谚说“入梅在头,六月桑拿”,今年入梅紧挨着芒种,算“在头”。
又有“端午梅雨后,伏里雨不休”,今年端午5月31号,入梅6月6号,端午在前。
按这话,三伏天怕是要少雨干旱,热得冒火。可另一句“早梅雨不休,晚梅旱断伏”又说,入梅早雨水多,能压三伏热度。
老话儿七嘴八舌,到底听谁的?看气象数据更实在。2025年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要熬40天。
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长江中下游可能有20天以上高温。重庆、武汉这些老火炉,极端气温或冲40℃。城市热岛效应一搅和,北京、上海夜里都得30℃上下。
医学专家喊得急:湿度大、温差小,热射病风险高。户外干活的人,11点到15点可别硬扛。
农谚是老辈经验,可全球变暖加极端天气,光靠老话儿不够。今年梅雨季雨水多,土壤墒情倒是好,秋粮可能有盼头。
但伏天要是干热,玉米抽雄、水稻扬花可受不了。有些地方降水偏少2-5成,得防高温干旱“双杀”。
华南沿海倒要注意,台风一来,桑拿天能热到体感超40℃。
到底热不热?有人信农谚,有人看预报,说法不一。但防潮、防晒、备雨具,这些准备总没错。
梅雨季快收场了,三伏天还没到,日子总得往前过。您家准备咋防热?
评论区聊聊,给乡亲们支支招。天气这事儿,谁也说不准,提前打算总安心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