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周,科技园麦当劳门口排起长龙,白领小李正焦急地刷着手机——朋友圈都在晒新出的麦当劳碰碰车玩具,据说这次是限量发售。“这种玩具,对于儿童来说很幼稚,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打工人来说,就是刚好的解压玩具。”
这种"加钱换购"的戏码在深圳定期上演:去年星巴克猫爪杯引发通宵排队,这个星期Manner咖啡的帆布袋要配货三杯才能换。就像老一辈排队领免费鸡蛋似的,如今年轻人追逐各种品牌周边成了一种城市仪式。
90后阿杰的办公室抽屉里塞满瑞幸的鹿角杯、喜茶的限量徽章,他说:"看到'限定'两个字就控制不住手。"在豆瓣"深圳抠门小组"里,晒出的战利品包括优衣库联名T恤、Muji收纳盒、名创优品联名款。
这些看似冲动的消费背后藏着深圳特有的生存智慧——在房价高企的都市里,一个正版迪士尼挂件可能是一个月唯一的奢侈品;在996的间隙,抢到限量版星巴克杯的快乐堪比升职加薪。
![]()
咖啡馆主CC深谙此道,她店里"咖啡+编织袋"套餐能让客单价翻倍,因为年轻人要的不是袋子本身,而是这种“占了便宜”的情绪价值。
心理学上的"宜家效应"解释了这种现象——消费者对自己获取的产品会产生非理性高估值。在平均年龄仅32.5岁的深圳,品牌周边成了建立认同的快捷媒介。就像老一辈通过交换超市促销信息拉近关系,年轻人用"你抢到限定款了吗"打开话匣子。
但这场狂欢也开始引发反思。小红书上"断舍离挑战"中最常被清理的就是这些"当时非要不可的破烂"。自由撰稿人阿紫把两年收集的47个品牌帆布袋挂上闲鱼,最终只有3个以原价1折成交。"我们嘲笑父母囤积塑料袋,自己却在收集更昂贵的垃圾。"
这种清醒认知却不妨碍下一轮抢购。就像明知超市鸡蛋成本几毛钱,大妈们还是会为省三块钱排队两小时。
当小林抱着从闲鱼淘到的麦当劳遥控碰碰车玩具走回家时,想到:“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收集着归属感证明,就像从前的粮票、邮票一样,一代人终有一代人的破烂,一代人也有一代人要领的鸡蛋,而这些‘破烂’和‘鸡蛋’,也终将成为记忆的独特注脚。”
所以,在深圳的你,有什么自己非领不可的“鸡蛋”?有人的“破烂”是奶茶袋,有人的“破烂”是喝空的咖啡豆包装袋,那么你的“破烂”又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
![]()
![]()
第427期:
第428期:
第429期:
第430期:
第431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