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点,花旗银行一个全员会议,把上海和大连两地的技术部门炸开了锅——全球技术解决中心一口气裁掉3500名技术人员,连带500名外包人员卷铺盖走人。
![]()
这消息落地时,不少员工电脑权限当场被锁,手机再也刷不开公司邮箱。但神奇的是,办公室里没吵闹、没哭喊,反倒有人默默盘算起了赔偿金能拿多少个月工资。
赔钱这事儿,花旗是真舍得下血本。
签协议的时间直接决定了你的“身价”:
6月25日前签字,拿N+6;
拖到7月16日前,降到N+3;
熬到9月19日前,只剩N+1。
重点来了:这里的“N”按你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算,工龄再长、工资再高都不封顶。有人粗略一算,干满十年的老员工,月薪3万的话,一把就能揣走小50万。这哪是失业补偿?简直是提前发年终奖!
裁得狠,但人家理由摆得明明白白。
花旗嘴上说着“艰难决定”,动作却干脆利落。上海和大连的技术中心缩水后,部分岗位直接挪到印度、波兰等其他国家的技术中心。留下的员工,以后只专注服务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至于花旗中国的银行业务?人家特意强调:毫发无损,照常运转。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全球大瘦身”。去年花旗纽约、新加坡的同事已经经历过一轮。今年初,CFO就公开备好了6亿美元遣散费,目标是2026年前全球砍掉2万个岗位。这次中国区3500人,不过是计划中的一块拼图。
![]()
有意思的是评论区画风。
有人唏嘘:“上海分部技术团队几乎被一锅端了。”
更多人却在感慨赔偿方案:“相比某些公司变相逼人走,这算很体面了”“外资撤退的姿势,总比内资讲究”。
这话不假。回头看看2023年,花旗退出中国个人业务时,就因N+6赔偿上过热搜。当时上海一位工作9年的员工晒出50万“大礼包”,评论区羡慕和质疑齐飞。有人调侃:“拿完这笔巨款,正好去居委会找个清闲工作养老。”
资本无情是真,但体面退场是本事。
今天的花旗,一边是新行长张文杰刚上任三天,一边是技术团队大撤离。看似矛盾的动作背后,是外企一贯的清醒逻辑:该砍的业务绝不恋战,该赔的钱一分不少。 如同一位网友精辟总结:“外资可能不打算陪你天长地久,但分手时一般不抠搜。”
当国内大厂还在为“N+1还是2N”扯皮时,花旗们用真金白银写下一份离职协议:江湖路远,钱给够,情分也算尽到了。
后记:
那些走出花旗办公室的人,抱着纸箱的背影或许落寞,但怀揣的赔偿金却成了重新选择的底气。资本的世界没有永恒饭碗,但至少,一场好聚好散的退场,能让人在转身时少几分怨怼,多几分从容。
(注:文中赔偿方案及裁员细节综合自花旗内部公告及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