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最怕的不是生老病死,而是不知道自己身上藏着什么“定时炸弹”。血型这个东西,平时大家也就是输血时在意一下,谁也没想到它竟然可能跟中风扯上关系。
这事不是什么道听途说,是美国一项涉及65万人的研究发现的,数据扎扎实实,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让人明白,原来血型这玩意儿,跟咱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说到中风,大家都知道它不是小病,轻的半边身子不听使唤,重的可能连命也保不住。
这病来得快,一点预兆都没有,像是突然之间就被雷劈了一样。很多人觉得自己年纪轻轻的,离这病还远着呢,可偏偏研究发现,有些血型的人,可能在50岁之前就比别人更容易中风。
这个研究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做的,用的是一项覆盖65万多人的数据库,时间跨度几十年。
他们发现,A型血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50岁前发生中风的风险,比O型血的人要高出16%。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吓人,但别忘了,这可是在年轻人群里比出来的,平时这个年龄段的人是中风的低发人群,风险稍微高一点,影响就很大。
那为啥偏偏是A型血呢?研究人员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他们接着往下查,发现原来跟血液里的一个叫“凝血因子”的东西有关系。
简单说,A型血的人体内这种因子的水平普遍比O型高,这就容易让血液变得更粘稠,血管也更容易堵住,就像水管里流的是浆糊而不是清水,时间一长,哪天一堵,中风就来了。
而O型血的人,体内的这种因子水平相对低一些,血液流得顺畅,就像马路上的车不堵车,出了问题的概率自然小。你可能会问,那我A型血是不是就注定要中风了?也不是这么回事,血型只是个“风险因子”,不是决定你命运的“判官”。
血型就像天生给你发的一副牌,有人拿到的是方片,有人是黑桃,但打出什么样的牌面,还是得靠你自己。
你不抽烟不熬夜,不瞎吃乱喝,早睡早起,哪怕是A型血,也能活得比O型血的人健康。O型血的人要是天天喝酒熬夜、火锅烧烤轮着吃,那也照样可能中风。
除了血型,影响中风的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像是高血压,这个是中风最大的“帮凶”。血压一高,血管就像被打了气的气球,撑得紧紧的,时间一久,哪天一爆,血就冲出来了。
这就叫出血性中风。而血块堵住了脑子里的血管,那就是缺血性中风。这两种都很致命,不是说你能走能说话就没事了,很多人中风后,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吃饭穿衣都要人帮。
还有像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慢性病,都是中风的“幕后推手”。血糖高了,血管壁就容易变脆,胆固醇一高,血管里就像贴满了油,血流不顺畅,早晚出事。
再加上现在人动得少、吃得多,手机不离手,运动鞋只穿出门吃饭,这风险就更高了。
说回血型,不只是A型血的人要注意,AB型血的人在一些研究里也被认为中风风险偏高。B型血和O型血相对来说风险低一点,但也不是说就高枕无忧。
研究还发现,A型血的人如果有一种叫“非O型的凝血基因型”,风险就更高。这种基因决定了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水平是不是高得离谱。
还有一个值得说的,是女性。女性在中风这件事上常常被忽视,很多人以为男的才容易中风,其实不然。特别是到了绝经期之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管保护作用减弱,风险也就悄悄爬上去了。如果再碰上A型血,那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很多人关心,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快中风了?其实中风前有时候会有一些“前兆”。
比如突然一边脸歪了,或者说话不利索,胳膊抬不起来,这种时候千万别扛着,赶紧上医院。有时候只是几分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它就像敲门的信使,告诉你“中风快来了”。
还有些人中风没啥预兆,那就只能靠平时多注意了。体检别图省事,该查的查,血压、血糖、血脂都要盯着点。别等到哪天突然倒下了,才后悔自己没早管住嘴、没早点睡、没少喝几杯酒。
说到吃这事儿,很多人喜欢吃重口味的,咸的辣的,越刺激越来劲。可这些东西吃多了,对血管的伤害不比烟酒轻。盐吃多了血压就上来了,辣椒吃多了容易诱发血管痉挛。
还有油炸的东西,炸鸡薯条啥的,吃一口不碍事,但天天吃,血管就像锅底一样,糊得不行。
有人问,那是不是吃点降血脂的药就行了?这事得看医生说了算,药不是万能的,吃药的前提是你得先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别自己在网上看几篇文章,就去药店买药吃,那可真是“治未病”变成“致命病”。
血型这个事儿,说到底就像穿鞋一样,脚型不同,鞋就得选得合适。你是A型血,就得知道自己可能比别人更容易“踩雷”,所以走路的时候就得多留点神。不是说你得天天活得小心翼翼,而是你得比别人更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那副“血管系统”。
有时候,健康这事儿,它就像是存钱。你年轻时候每顿饭都吃得清淡点,每周跑两次步,每晚早点睡觉,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到老了就会变成你能走、能说、能笑的底气。
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年轻时把身体当成铁打的,老了才发现,自己只是多撑了几年而已。
如果你是A型血,尤其还不到五十岁,那你现在知道这件事,不是为了让你害怕,而是让你有机会提前做准备。就像下雨前知道要带伞一样,这不是负担,是一种聪明的生活方式。
这世界上没什么比活得健康更值钱的了。血型不是命运,但它是你了解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别人可能靠天吃饭,但你可以靠“认清自己”生活。
参考文献:
[1]陈丹丹,李丽萍,郑旭东,等.ABO血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0):961-964.
[2]杨春燕,王亚楠,刘剑.ABO血型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78-481.[3]张晓红,吴新华.血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6):556-55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