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广电总局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因素影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1、《电影管理条例》发布,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90年代之前,我国电影生产一直掌握在国有制片厂手中,相关牌照均由官方发放,民间企业难以参与,这导致电影市场创新活力不足,观众兴致缺缺的困境。因此,我国电影总票房从1992年的32亿下滑到2000年的8.5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民营影视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由于改革需要,电影、电视产业逐渐向民营资本开放,如华谊、博纳、光线等企业开始崛起。并且,在2002年前后,广电总局先后发布《电影管理条例》等,鼓励民营资本注入影视制作、放映、演艺等文化行业,民营影视行业迎来发展契机。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国营制片厂相比,民营影视企业具有决策流程更短、沟通成本更低、市场敏感度更强等特点,而且还话更多精力在内容的多元化和类型化上做出尝试,所以民营影视企业投资电影的比例在整个产业中迅速提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电影票房正式突破百亿,国产片票房达57.34亿,其中华谊、光线、博纳、星美与小马奔腾五家民企主出品影片的票房总和就超过30亿。同时,华谊、光线、小马奔腾等企业对上市发起冲击。2015年,在互联网资本的介入下,我国电影产业题材受到关注,影视公司集中上市,非影视企业也跨界进入。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资本寒冬来袭,多家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市值大幅度缩水
然而进入2016年,全年票房增幅仅为4%,远未达到预期,其原因主要有“票补”减少、现象级电影数量不足、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耗尽等等。
低价电影票的减少不仅降低普通观众的观影热情,还使观众对电影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加上2016年是电影“小年”,大部分电影的口碑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银幕数量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单张银幕贡献的票房产出实际上下降20%左右。
电影票房的降低,也导致部分民营影视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如华谊的净利润仅为8.08亿元,同比下滑17.21%,扣非净利润则为-4018万,旗下的《我不是潘金莲》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票房表现均不如预期;乐视影业2016年归母净利润仅为1.45亿;万达影视2016的净利润仅为3.64亿。
2018年,阴阳合同、天价片酬、偷税漏税等行业乱象和丑闻集中出现,使得电影市场低迷,我国民营影视行业资本寒冬来了。2020-2022年,疫情带来的周期性问题,资金短缺,内容供给不足,加上线下观影受限,电影票房出现大幅下滑。2023年,疫情防控措施放开使得观影总人次回升,叠加多部优质影片票房表现突出,全年票房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5.4%。而2024年因表现亮眼的头部爆款影片有所减少,以及短剧、抖音等娱乐方式强制观众集中注意力两小时变得更难,我国电影票房及观影人数大幅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6%,相较2023年全年549.15亿元的总票房,缩水超百亿;观影人次10.09亿,同比下降22.27%;放映场次1.42亿场,同比增长8.43%。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电影行业进入振荡期,华谊、光线、博纳、北京文化、万达五家头部民营影视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少则跌了20%(北京文化)、多则近50%(华谊)。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民营影视市场将重新洗牌,多家企业纷纷尝试转型
在此情势下,部分头部民营影视企业纷纷进行转型尝试,包含内容端、打通全产业链的雄心等方式。从结果上来看,有些民营影视企业取得了成功,但也有失败的案例。
例如,华谊所采用的扶持新人导演来避免对冯小刚的过度依赖策略,至今也只有《前任》系列的导演田羽生获得成功,同时2018-2024年累计亏损近80亿,期间出品的电影只有《芳华》、《八佰》和《前任3》等几部电影票房卖的较好。时至今日,华谊股价多次经历暴跌,民营影视市场竞争也逐渐没有它的位置。
在2014年,光线以2.08亿元收购蓝弧文化50.8%股权的方式,开始进军动画领域;2015年,在国产动画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下,光线成立全资公司彩条屋,开始加大在动画上的投入,随后接连收购或成立了包括彼岸天、光印影业在内超过20家动画公司,遍布动画、版权、漫游等多个领域。2025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光线的市值直接飙升到了500亿的规模,堪称春节档第一赢家。
2016年光线投资猫眼文化,2023年直接持有猫眼微影的股权比例达到16.87%,通过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与精准投资,光线传媒在电影行业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稳固自身在产业链上游的制作地位,更成功扩展产业链下游的覆盖范围。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曾经的春节档“常胜将军”博纳(2017年《战狼2》以56.9亿票房,刷新中国影史单片票房纪录;2018年《红海行动》以36.5亿成为年度票房冠军;2021年《长津湖》让博纳影业营收达到近5年顶峰,即31.24亿元。),2024年、2025年春节档票房表现平平,《蛟龙行动》、《无名》、《维和防暴队》等主旋律商业电影表现出乏力感。
更值得关注的是万达电影的易主,导致民营影视市场将重新洗牌。2023年12月6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健林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予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便以22.62亿元的对价,收购了万达投资49%的股权。中国儒意,成为万达电影实际控制人。
目前,我国民营影视行业竞争格局主要呈现老牌民营企业、国有电影集团、两大互联网影企和新兴势力并立的局面。(WY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