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辉 通讯员 刘存文 朱淑丹
2025年初,沉寂了一年多的江西某汉氏贵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氏公司”)湿法车间又重新开始忙碌起来。
刚接到一笔大订单,工人们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公司打电话叫我回来上班,太高兴了!”技术工李师傅十分激动,“虽然在外面也可以找到事情做,但我在这个工厂干了十多年,感情上还是不一样的。”
汉氏公司成立于2014年,年工业产值近40亿元,多年入选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在贵金属行业颇具影响力。2022年末,公司实际控制人失联,公司停产停业,80余名工人面临失业,产业链上下游二十余名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偿还债务,并申请对公司破产清算。
收到破产申请后,万年县人民法院第一时间提请召开府院联动工作会议,通报相关情况,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此后召开破产审查听证会。在听取利害相关方意见后,依法裁定受理债权人申请汉氏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通过竞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选任破产管理人。
案件办理更规范更高效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府院联动会,调度破产案件相关进展情况。
政府多重发力,贯彻“破产重整就是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工作理念,在招商引资环节着重推介汉氏项目,联合税务、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帮助。
同时,法院指导管理人做好债权债务核查工作,及时回应管理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的汉氏公司与其他三公司间人员、财务、资产、经营管理等深度混同的问题,经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利害相关方意见后,裁定对汉氏等四公司实质合并。
最终,在政府、法院、管理人、债权人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实现案件办理更规范更高效。
寻求危废证延续“最优解”
“全省112家‘赣环危废证字’持证企业,贵金属行业只有5家,汉氏公司就是其中一个。”管理人吴律师说,“正是如此,我们才更有信心招募到意向投资人,实现成功重整。”
经审慎认证,法院认为汉氏公司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和技术工艺仍拥有巨大潜能,但危废证临期在即,而汉氏公司又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无生产数据支撑,危废证难以申请延续。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为化解停产停业与危废证临期的僵局,法院指导管理人联动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寻求危废证延续的“最优解”——创新性设立“边重整边技改”过渡方案,确保危废证这一重要资质不因进入破产程序影响审批,破解“无资质无投资、无投资难续证”的难题。
2024年9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对汉氏公司危废证进行审批公示,意味着这一重要资质重获生机,破产企业珍贵的无形资产得以保住。
府院联动助企“涅槃重生”
汉氏公司是辖区工业园区技术集聚型的代表企业,也是纳税支柱企业。如果破产清算,对区域经济将造成重大冲击,同时对汉氏公司来说,其拥有的一百多项发明专利、十余项资质证书及贵金属行业危废证都将成为过眼烟云。而对债权人来说,汉氏公司的实物资产价值相对于债务总额而言只是九牛一毛,清算清偿率极低。
清算转重整是众望所归。2023年10月,经债权人会议书面高票表决通过,法院裁定将汉氏公司等四公司实质合并破产清算转入重整程序。
法院指导管理人采取“预招募+靶向邀约”模式开展多形式投资人招募活动。多家公司表达意向,但仅有一家在规定期间内交纳足额意向保证金。此后经过多轮磋商,又在重整投资协议中创新性设置“资质延续风险共担”交易条款,管、投双方共担风险,以增强投资人信心。
2024年3月,重整计划草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并终止重整程序。危废证公示期间,重整投资人将尾款支付到位,这也意味着汉氏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这家曾经辉煌但又陷入困顿的贵金属公司实现“涅槃重生”。
从停产停业到如今重整投资人入驻完成技改升级、吸引部分原职工重返工作岗位,不仅化解了企业13亿元债务危机,更盘活了上下游百亿贵金属产业链。
回顾一年多来的审理经过,承办法官彭长明说:“破产不能简单一‘破’了之,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对有挽救可能的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等进行及时救治,对已经没有挽救价值的则及时出清,充分发挥破产机制的功能和效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